第875章 意气用事(第2/3页)

卢多逊也把剩下的奏章交给武将,武将便出门去了,顺手带上了木门。

卢多逊走到一把椅子跟前一屁股坐下,长吁一口气,指着几案旁边的另一把椅子,“杨将军,咱们坐下来谈谈如何?”

杨衮颓然坐了下来,只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光一般。

杨衮刚才看的是什么东西?一份旧的奏章,杨衮写的!

当年还是耶律璟做大辽皇帝时,萧思温是南院大王,而南院幽云之地已危在旦夕……彼时许军举国之力,数十万大军陈列在幽州南面,城、堡林立,大军云集。大辽已经耗不下去了,河北辽国占区丢失已定局。

大辽皇帝耶律璟等一众人决定让萧思温背这个黑锅,把责任算到南院大王萧思温头上……而出这个主意的人、谋划具体的人就是杨衮!这份奏章是杨衮提出谋划的密奏!

那会儿耶律璟还是大辽皇帝,杨衮又是耶律璟的心腹之一。谁能料到萧思温竟能铤而走险,赢了那一局?

当年把萧思温逼上绝路、赌上全家性命一搏……若是萧思温知道杨衮是这事的主谋,而且有真凭实据,杨衮的下场已经不敢想了。

“你们是怎么找到的这东西?”杨衮问道。耶律璟遇刺后皇宫一片混乱,还发生了火灾,连杨衮后来费了很大的劲找这东西都没找到。

卢多逊一脸无奈道:“杨将军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因为我也不知道。这种事儿是枢密院的人在管,如果今天来的人是王朴,肯定能答上你的疑问。不过王朴年迈,要是他来,不一定赶得及时。”

杨衮说不出话来,俩人就这样默默地相对良久。

这时卢多逊怔怔说道:“在下出身比较寒微,后来寒窗苦读又逢机缘巧合,总算跻身富贵者之列。有钱有势的日子,过着真的很好哩,想住舒适风雅的地方,想吃什么,喜欢啥样的小娘,衣锦还乡,都轻易可以得到……呵!有时候我很庆幸还年轻,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很久很久。”

杨衮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能呆呆地坐在那里听卢多逊废话。

卢多逊又道:“人得识时务,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国家更是如此,万勿意气用事!萧思温的干法就是太意气用事了,那样的作为,对辽国又有好处么?你看本来大家渐渐可以太平了,萧思温又来这么险恶的一出,意思两国要玉石俱焚鱼死网破?”

杨衮忍不住开口道:“两国宿怨已久,血仇极深,且都是威胁对方的心腹大患。卢辅政的意思还可以言和?”

卢多逊叹道:“杨将军精于兵法战阵,庙堂之谋还是稍有不足。这样的大将,大许朝中也不少。”

“何意?”杨衮问道。

卢多逊道:“意思便是辽国若与我国鱼死网破,且不论输赢,辽国有多少人口能耗在许辽战场上?筋疲力尽后,鞑靼、女真还会受你们奴役?便是辽国三大部族迭刺部、乙室部、奚六部之间也难免内乱。这样下去,对辽国没有任何好处,更非长远之道。”

他又轻描淡写地说道,“杨将军熟知战阵,以现在两国的军力,你认为辽国能获胜?”

杨衮不置可否。

卢多逊继续道:“当然对大许也没好处,我朝皇帝是十分务实之人。辽国统治着辽阔的草原、广袤寒冷的辽东,气候地理对于许军十分恶劣。大许若想灭掉辽国,哪怕兵多将广,也是个耗费巨大死伤无算的无底洞。

关键是咱们就算能搞垮辽国,然后哩?

目前看来,大许无法统治草原,占领那么空旷的地方也是个入不敷出隐患无数的错误国策。那么草原和辽东会有一股新的势力崛起。是女真,还是鞑靼?”

卢多逊长叹一声:“谁能肯定新上来的势力,不会比契丹人更凶狠野蛮?

与其让形势失去控制,咱们还不如选择契丹人。契丹人自唐朝起就与中原渊源很深,我们了解你们,你们也了解我们;至少契丹人更明智讲规矩一点。否则,咱俩如何能坐在这里好言好语地商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