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舌战群雄(第2/3页)

范忠义的态度恭敬了不少,鞠躬道:“在下洗耳恭听。”

耶律斜轸道:“郭铁匠身中之毒,并未入五腑。郭铁匠从大朝昏厥开始,全部都是演戏,咱们掌握的迹象只是诱饵。”

范忠义听罢顿时不以为然,抱拳道:“大帅,此事的迹象太多了,涉及的人也非常之多,郭铁匠要在短时间内让那么多人与他作戏,诸事滴水不漏,似乎绝无可能!”

他想了想又摇头道,“这种事恐怕天下无人能坐在皇宫里布局出来,除非是神仙!

许国上下本来就人心惶惶,杨业又是降将,郭铁匠让他和折德扆假装谋反?郭铁匠如何敢信杨业,杨业又怎敢轻信郭铁匠的用意?此外,为了设饵,死两个国公,代价未免太大。”

耶律斜轸侧目看着萧思温,嘴上却道,“还是谨慎为上。”

耶律敌烈再次问道:“假若范府事所料是真,大辽该做什么?有必要做些什么事?”

范忠义道:“大辽不能坐视不顾,得确保两件事:其一,让杨业起兵。其二,支援杨业不被许国平叛兵马所灭,至少不能败得太快。”

他回顾左右群臣,如同大辽运筹帷幄的第一谋臣,侃侃而谈,“首先,杨业若不起兵谋反,郭铁匠极可能会收拾局面、弥补意外。杨业也确实可能不愿意谋反,他觉得胜算太小,很可能权衡利弊之后选择认罪保全家眷。

许国将来还是不是大辽的心腹大患、头等大敌,便看今日!”

范忠义接着说道,“就算杨业起兵谋反,正如他自己担心的事,也很可能被许国禁军迅速平定。所以咱们要做的事,一则说服杨业,二则增援杨业!这两件事都不能仅靠口舌劝说,得出兵!”

耶律斜轸道:“万一是个圈套,岂不是让大辽将士送死?”

范忠义道:“当然要先行谋划,从长计议,保障大辽援军安危。大辽援助便如同杨业救命的稻草,必然愿意让大辽军有所保障。”

他说罢又拍着胸脯道,“以在下多年的见识,对此事成竹在胸,绝无问题!若在下今日没有说中,他日请将头颅割下,制为酒器!”

当着大辽皇帝和文武群臣,说出这样的话可不是儿戏,众人都不愿意出头讥讽范忠义了。

耶律斜轸看着萧思温片刻,意味深长地对范忠义道,“本帅并非一定要反对范府事的谋略,亦非要与你过不去。

只是从大略上,咱们不得不承认,辽、许强弱之势业已逆转,过去数年在各处战场上就没占过便宜;若继续与许国敌对到底,只会让可以控制的地盘和力量不断缩小,实力被消耗。

为今之计,妥当的做法是缓和局面、保存实力,坐观其变,不应太急进了。范府事此前谋划毒杀郭铁匠,已是鱼死网破、非常暴戾的作为。本帅常有忧心,如此国策,恐非上策。”

一直把范忠义当枪使的萧思温总算亲自开口了,“大帅言之有理。不过事已至此,不如再派使者去往河东,试试何如?若有蹊跷和危险,咱们再行收手不迟。”

耶律斜轸听罢以手按胸,鞠躬一拜,不愿再与萧思温激化矛盾。

耶律斜轸其实很明白萧思温的心思,他太想扭转局面了,不仅能洗清丢失幽州的耻辱、稳住他执掌国策的地位,更能实现他的抱负。

所以萧思温此时甚至更愿意相信,许国已经内乱有机可乘。而且此时的局面看起来确实如此,连耶律斜轸也不太怀疑……他的劝说,仅仅是从大局上的考虑。

耶律斜轸不动声色地站了回去,看着萧思温的脸。萧思温那修剪整理细致的脸上,有些激动,又似乎有些忧虑。

不错,萧思温一派、或者说是辽义宗一脉,已经成为大辽内斗的暂时胜出者。但是数十年以来的血斗,并不是那么容易消解的,如果萧思温能让大辽稳固上升,保持他的威信和强势,一切皆有可能;反之,萧思温等人岂又不是第二个“暴君”耶律璟,存在被反扑推翻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