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稀世珍宝(第2/3页)

不过朝廷最近无意兴兵与辽国再战,卢侍郎可回复高丽国使臣,此事容后再议。”

卢多逊抱拳道:“臣遵旨。”

郭绍转身瞧了一番墙壁上挂的一副简略大图。最近因高丽使臣到京,他对高丽国的处境也有一些个人的理解。

这块地方在古代早期比较有空间,越到后面处境会越不妙。

隋唐之交时,高句丽是比较强盛的国家,肯定因为对隋唐边境已经有威胁,隋朝唐朝才会不惜动员大军几度讨伐。

但是唐朝以后,契丹崛起东北,一直威胁中原北方的草原力量也在冬移。不仅威胁中原,也在压缩高丽的空间。他们从此时起,面对的不仅是中原王朝,游牧民族也将成威胁他们生存的重要因素。

(等以后,牧猎民族的威胁继续在东边,高丽还会多一个日本国海上威胁,可谓被各种势力夹在了中间,能一直扛下去,也是挺顽强的人群。)

郭绍道:“以往我朝很想收复幽云,便欲利用高丽国牵制;而今高丽国想占渤海国旧地,又欲我朝出兵辽东。各国都在为自家谋划。”

养德殿内郭绍君臣二人,只有一个官宦和几个宫女。郭绍便正大光明地问道:“高丽国似乎是灭亡新罗、百济后立国,其国内可有内敌?”

卢多逊道:“王氏立国后,对内施行推恩怀柔之策,臣闻其国安定。”

郭绍点头若有所思。

……收复幽云之地,影响十分大。不过这时的消息传递速度有限,刚战胜时感受不到什么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周、辽两国的影响才渐渐凸显出来。

直至宣仁四年初,抚桑国平安京的天皇使节送来了国书,并进贡朝贺。东京礼部和客省为了营造“万邦来朝”的政绩,上书给予了丰厚的回赠。朝贡制度实在是中原王朝在财货方面吃亏,但若不这样,别国便没有主动朝贡的动力。

郭绍下旨与抚桑国使节谈两国结交通商(以前中原战乱,民间海贸通商却从未断绝),并密令枢密院兵曹司派细作混入商队中前往抚桑国了解远方情状。

邦交虽是大事,但郭绍的注意力并不在此,只是顺手处置。他一直在构思兵权变革。

而火绳枪也成批制造出来了,郭绍不仅看奏报,也亲自上校场观摩。

正式试验火器的是虎贲军“神火都”一百余人,这小股人马在虎贲军里一直没能扩建,因为实在毫无战绩,不过建制也保留下来没有撤销……以前皇帝亲自下旨建立的一都人马,没人随便撤了。

神火都的人用青铜铳用了两年,此时已是十分娴熟。火绳枪和青铜铳完全是两码事,但机关和用法步骤相同,现在的火器本来就是在青铜铳的基础上主要改进了枪管而已。

将士们从腰带上取下小竹筒,拿牙齿咬开塞子,然后把里面秤好的火药倒进枪口,再用通条把比较软的铅丸强捅进去,接着拿小葫芦里的火药抖一些在击发池里,便可准备发火。

校场上“噼里啪啦”响成一片,硝烟弥漫,远处的靶子上尽是孔。火器确实能用!毕竟火药在封闭空间里燃烧增压,就会把铅弹打出去,一切都是客观规律,不会有什么例外。

新制火器有效射程五十步,三十步内,可穿大部分锁甲鳞甲。至于精度……反正方位不会飘错,比孔大的青铜铳准多了。

神火都因为需要三排轮流射击,建制也与普通军队一都四队、一队二十几人不同,神火都只有三队。军队建制是根据战术而制定,兵器战术一变,建制才变;或许兵制也会逐渐改变。

这玩意的射程比步弓、弩都要近许多,比如郭绍这等级别的神臂手用步弓能射一百步还能有精度!而且操作繁杂,射速很慢……但相比步弓的战斗力,近距离穿甲能力比弓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