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设身处地(第2/3页)

但是这玩意要制成试验,至少要一个多月,昝居润等不及了,一个多月后已是明年!他就将收集的情况写奏章上去,总比写上“白费钱粮一无所获”好。

……这天郭绍一走进东殿书房,便见御案上有很多奏章,绝大部分是劝改国号的,已经分好类,他便丢在一旁不予批复,然后一并拒绝便是。

姿态要做足,若是一来就主动想改国号做开国皇帝,就显得十分难看;须得让很多人拥护自己,“勉为其难”才能干这事……虽然郭绍自己也很开国称帝。

而且郭绍还有一些事没想好,无法太急。

当年登基没有封功臣爵位,现在开国是得该考虑了……而且现在的禁军兵权制度适合于经常性的大规模战争处境,但不利于保证皇权的安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史上赵匡胤之所以杯酒释兵权,也是看到了其中风险。郭绍也要依样画瓢来个杯酒释兵权?他否定这种做法,因为他的军事理念和赵匡胤完全不同……而且照那种法子,现在朝廷实在没那么多钱“赎”回大将们的兵权。

郭绍决定再等等。

就在这时,军器监的一份奏章进入了郭绍的眼帘。他别的奏章大多发给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大臣酌情处理,但对军器监的奏章却十分有兴趣……古代士大夫对技术不怎么重视,但郭绍的观念毕竟不一样。

昝居润亲笔写的奏疏,其中着墨提到了一个叫徐胜的工匠,改进火铳铳管的尝试。

郭绍看得十分投入,只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印象里火枪好像不是黄灿灿的铜铸,真的是铁管!只是以前多次尝试用铁管没成功,才搞出那模样看起来不伦不类的火枪。

至于铁料里加石灰粉是什么原理?

郭绍琢磨了半天愣是没搞懂,提起笔在纸上乱画一些化学方程式,可惜他的化学知识只限于中学,而且忘记大半了!若他学的是冶金专业,现在或许能搞明白一些,可惜也不是。郭绍也是半壶水,很多东西一知半解。

好在他以前为了生计也干过铁匠,对此时的工艺还有点了解。

他无法搞懂工匠的工艺原理,猜测难道是铁矿石里含硫太多或者有什么杂质影响金属强度,加入的添加料能去杂质?

不管怎样,定要鼓励能够创新的工匠!郭绍提起笔时,想起昝居润就在这书房里。

郭绍抬起头道:“昝辅政。”

昝居润急忙起身走过来躬身道:“臣在。”

郭绍把奏章送还给他:“这个徐胜,若是真能做成铁铳管,告诉他会得到重赏!东京挑座宅子,开封府拨一块官田,再给钱财一千贯。”

昝居润面有惊讶,毕竟那只是个小小的工匠。

不过郭绍对他关心的事一向大方,沉吟片刻又道:“军器监找个空缺,给他加官身。”

昝居润忍不住道:“此人乃匠人,怕是大字都不识几个。”

郭绍道:“此事作用重大,徐胜若能立功,就算是个匠人也担得起重赏。朕也要他做示范,有才者,非只善文章者。”

昝居润只得拜道:“陛下英明。”

稍许,郭绍无意间又在御案上发现了一本极有意思的奏章:范质写的。

居然是劝郭绍开国称帝!因为劝这事的人太多了,奏章又分了类,郭绍差点没发现……好在范质的奏章放在最上面,才很容易看到,大概是几个内阁辅政都很注意范质的奏章,故意所为。

心里话,郭绍私人很不喜欢范质!

他站了起来,踱步到屏风外面,四个内阁官员都站了起来。郭绍转头看他们,问道:“诸位以为,让范质官复原职何如?”

几个人面面相觑,左攸抱拳道:“北伐之前,范公极力反对,大言不惭称陛下不能胜。而今陛下得胜归朝,却对范公十分宽容,正是东海之心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