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象征之地(第2/3页)

片刻后郭绍才道:“战线已经铺得太开。给三城武将写信去,让他们暂且不要轻举妄动……再给任命状,秘密给其授官。”

魏仁浦忙拜道:“陛下英明,臣即刻实办。”

他又道:“高丽与辽国有旧怨,虽被辽军打得苦苦求和,但只因摄于辽军武力,仇怨并未化解。今我大周气势如虎,高丽也可能愿意落井下石趁机攻打辽国,使其后院起火。臣进言,派使者渡海去高丽,与高丽国结盟,约与合攻辽国。”

“此计甚妙。”郭绍毫不犹豫地占成……反正成与不成也没有损失。他当下十分干脆地下令道,“选一使者,带上仪仗,从登州渡海最近。”

“遵旨。”魏仁浦拜道。

魏仁浦告退,所有人都忙活着准备开拔。

……数日之后,天气晴朗,大军如期出动。大军中黄盖銮驾随行,但伞盖底下是空的。郭绍身穿甲胄,骑在马上随行西行。

浩浩荡荡的人马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桑干河北岸的人非常多。河面上,风帆如云,几乎将整个水面都覆盖住了。对岸一队队骑兵正在策马奔腾。场面十分浩大。

下午郭绍就在绿茵茵的平原上看到了矗立在天幕前面的大城。

看到幽州城,回顾它控扼这大片平坦的国土,想到它的战略重要性,郭绍立刻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郭绍瞪圆眼睛,回顾自己的大军、以及身后的厚实纵深防线,心道:是该到算账的时候了!

大路上,万众汉儿儿郎的脸也朝着同一个方向:幽州。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地所有的人应该都在关注着这股兵临城下的人马。幽州在此时不仅仅是一座城,而凝聚着太多的恩怨、梦想、鲜血、荣辱,它是一个象征之地!

当年中原王朝割幽云十六州,历经三朝数十年始终无法再收回,郭绍甚至知道它几百年都没收回来过。有王朝被迫把它送出去,如果在自己手里再收回来,那么威望和国势便不需要再过多强调了。

大辽,多年被远近公认最强大最让人畏惧的国家,今日周军将士到了它的门前,谁强谁弱,这座城便是公平较量之地!

郭绍一扫胸中的忧心郁气,心道:既然到了这一步,那便放开了干!

他当下策马向前飞奔而出,部将和护卫骑兵立刻策马追随上去。一股骑兵直冲幽州南门,古朴的重檐高楼上,站着的却是穿着蛮人衣冠的武士,敌兵早已严阵以待。

部将在身后大声道:“陛下,保重龙体!”

郭绍在近二百步外勒住战马,跳下马来,张弓搭箭,他瞪着眼睛、满面通红,大手将手里的强弓拉得如同满月,弓和牛筋“喀喀喀……”地发出紧绷牙酸的声音,仿佛要被生生拉断,莫名让人们心里也跟着绷紧。

将士们一时间屏住呼吸,盯着郭绍手里的弓箭。

箭簇斜对着天空,“砰!”地一声巨响,剧烈的颤抖把弓上沾的细碎东西都震飞了,仿佛腾起一股淡淡的烟雾。

重箭呼啸着向半空飞去。

众将士见状,顿时高声呐喊起来:“万岁!万岁……”

郭绍翻身上马,把手里的弓高高举起,大声喊道:“必取幽州!”

众军振奋,呐喊着簇拥郭绍策马调头。果然刚跑一会儿,空中的石头和弩炮陆续飞了出来,纷纷落在后面。

郭绍回首再望幽州,城门上字、旗帜、人都变得模糊不清,他却仿佛看到了七窍流血的罗猛子、被蹂躏作践到不成人样的小娘、燃烧的村庄、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百姓、头颅被堆成京观的儿郎……一幕幕景象仿佛画面一般一一闪过郭绍的眼前。

奔回大阵,如同钢铁海洋般的将士的呐喊声在城外的旷野上惊天动地。

“用铁与血收复故土……”郭绍带着极具煽动性的情绪,策马在大军前面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