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徘徊(第2/3页)

玉莲上前为郭绍穿戴,一面闷闷地说道:“晚饭是我做的,我可没那么讲究,不知道能不能入陛下的口。”

郭绍道:“中午那一餐确很可口,不过我每天都想吃的,还是玉莲的饭菜。”

玉莲道:“谢陛下好意,不愿意在我们面前说歹话。”

郭绍伸手握住她的手:“玉莲……”

玉莲低头看着自己被抓住的手,轻声应了一声:“嗯?”

郭绍沉吟片刻,却是仔细摸着她手心上留下的茧,轻声道:“点点滴滴才是真。”

玉莲抿了抿朱唇,低头不语。

郭绍站了起来,说道:“我再做点事,晚上玉莲侍寝。”

玉莲小声道:“陛下身体要紧。”

郭绍笑了一声,走出卧房去了。

他继续翻阅诸大臣呈献的方略,对付辽国的各种办法都有。虽然朝廷国策已经开始调整,暂时放弃北伐,但是北伐仍旧是远略的重事。

这些日子他也在不断思虑这事儿。心境的浮躁动荡只是暂时的,现在他又渐渐沉静下来。

有时候,世事确实就只是个圆。转了一大圈还是会回到原点。

郭绍重新捡起了去年的想法:与辽国的角逐,拼的还是武力强弱;而武力要通过国力来转化。

当时他记得自己把这个想法笔记下来了的,但是他记的册子实在太多,而且潦草。现在他不愿意再去存档房翻找,凭着记忆重新构思了一遍。

大周拥有大量的人口、耕地、物资。现在占领了蜀国、南唐这两大国之后,总体国力应该超过了拥有渤海、辽东、幽云的辽国。

但是武力还有劣势。大周能战的兵力数都数得过来,十几万禁军战力较强,加上野战不太强的南唐降兵感德军、蜀地剑南军、河东军,以及一些藩镇剩下的兵力。而且大部分是步兵。

辽国有大量的骑兵和容易成为骑兵的牧民。

汉朝对付匈奴的军事办法,是大量养马扩充骑兵……当时没马镫。

郭绍觉得完全照搬汉朝转化武力的法子比较艰难,此时的中原可能也没有汉武帝时期的凝聚力,不一定经得起长达数十年的折腾。

借助弩、火器,把人口和国力转化为兵力,是最快速的办法。

因为使用弩和火器,几乎不需要太长时间的训练。一群壮丁,半个月就能学会用这种兵器;几个月就能成军。其中,弩的成本高,但射程远得多,弩兵更有战斗力;此时的火铳,杀伤披甲敌兵的距离只有二三十步,射程太近,但是青铜铳比制造弩便宜得多。

一群拿着弩和火器,披着盔甲的士卒,哪怕不是精锐,也颇有战斗力。至于步兵怎么打骑兵,就是战术问题……只要数量足够多。

这条路是否走得通,郭绍现在也不确定。否则他也不会发动今年初的北伐。

一整套思路很快在郭绍脑海中成型,他忙提起毛笔,将一些设想写下来。

……

次日一早,郭绍在议事殿向诸文武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其一,到西北征用一批战马扩充禁军骑兵马匹。其二,发动对南汉国的战争。

征伐南汉国,郭绍的想法是不必从北方远道调动大军。而是让各地征募青壮,在江南新建大营,以新军征伐南汉国。

众臣听罢都很纳闷,但没人立刻提出反对的意见。毕竟是皇帝亲自主张,并非大臣进言。

只不过,陆续还是有人颇有微词。南汉国没什么能战的军队,打这么个国家,还要重新组建训练军队,耗费的时间太长;另外南汉国虽然若,全靠一帮民夫凑成的人马,要灭国也有难度。

郭绍寻思,那么大的国策,从造兵器到调动物资、民力,需要整个朝廷参与,无法对大臣保密。在场都是中枢大臣,他便开口说道:“南汉国不足为患,对其发动战争,主要目标不是灭国收复土地;而是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