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料错(第2/3页)

符昭序道:“末将诚惶诚恐,定当尽全力完成陛下的方略。”

郭绍想起当年潞州形势危急,符昭序有胆子单枪匹马入虎口,觉得此人虽然为人和善,还是有胆识的人,所缺的无非是大战的历练。当下便好言道:“符将军是带过兵的武将,大可不必担忧,只要明白进退之道。龙捷军和感德军都属于侍卫马步司,有一整套传令兵体系,枢密院还会派遣官吏组成前营军府,行军布阵皆有章法,胆敢违抗军令者有据可查。

进入北汉国后,可能会遭遇北汉军野战,不必惧之。据枢密院估计,北汉军精锐最多还剩两三万人,他们不敢全部出动,不是龙捷军对手。符将军不必着急,稳打稳扎正面决战,然后兵临晋阳城下;等到辽军来援,便退兵至辽州观望,辽军也不敢攻重兵守备之城。”

符昭序又问:“若北汉军退缩至城中,是否可对周遭劫掠?”

郭绍最想看到的结果是,把北汉国的人口强行迁徙至中原,这样才是从根本上削弱北汉国力;但是让武夫们去执行,烧杀劫掠恐怕不是轻易能控制得住。

郭绍颇有点犹豫,他沉吟片刻,看着符昭序道:“咱们南征北战,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符昭序抱拳道:“末将谨遵陛下旨意。”

等到中午宴席之时,大伙儿便不说正事了。

符昭序没有在东京多留,次日就离京去准备军务了。郭绍这阵子也在和大臣商量征北汉的准备,包括派符昭序去袭扰也是前期准备之一。这次战争,郭绍觉得比以往的两次内战都要麻烦,不仅因北汉国更难打,而且主要是还有辽国要帮忙。

郭绍等符昭序走了之后,又想起了另一个很会打仗的人:刘仁瞻。

……

刘仁瞻以前是被软禁在东京,南唐国灭之后,在他院子里看守的人也撤了。现在他没人管,但是朝廷也没准许他回南唐国。刘仁瞻成天无所事事,常到街巷茶肆上闲逛。

他刚从茶肆回来,却见刘崇和林仁肇正在府上。

林仁肇和刘仁瞻的处境差不多,没人管了,每月还有人给钱粮。这人在南唐国和很多大将官员的关系都不好,恰恰见了刘仁瞻十分恭敬地喊一声:“末将拜见刘公。”

刘仁瞻道:“你我现在没有高低之分,不必如此礼数了。”

林仁肇却道:“林某敬重刘公,非因刘公之职位。”

“父亲。”刘崇也上来见礼。

刘仁瞻看了一眼儿子,问道:“你有什么事?”

刘崇脸上露出急躁和恼怒之色:“刚刚还和林兄谈这事儿,咱们在东京这么虚度光阴,反正也没人看管了,不如回乡去谋事。”

“你一个武将,能谋什么事?”刘仁瞻问道。

儿子一言顿塞,南唐国都不复存在了,眼下这形势也不能投吴越国或南汉国。

刘仁瞻又转头看旁边一脸胡须的大汉林仁肇:“林将军可愿投周军为将?”

林仁肇稍微有点犹豫,很快就说道:“刘公若投之,林某愿追随麾下。”

刘仁瞻点点头,料想林仁肇会这么说,才会干脆地问出来。这林仁肇在南唐国时的遭遇并不好,被当时的东面都部署刘澄、禁军大将皇甫继勋多次攻讦,后来要被处死,被人放走;他要是死忠于南唐国,估计不愿意跑了。

刘仁瞻当下叹了口气:“老夫本欲效命南唐国,以报知遇之恩,奈何今国已覆灭;大周皇帝也有不杀之恩,还赦免了小女大罪。老夫不能不知恩图报。”

林仁肇听罢一本正经地点头,还若有所思的样子,表情十分认真。

刘仁瞻又道:“咱们为将,亦心存大义。今天下正当一统之时,我等若能效命于大周,也非坏事。”

“可咱们毕竟是南唐国的人,总不能自个凑上去要官吧?”刘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