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利害(第2/3页)

虽然赵匡胤在北汉国职位不高,现在也没实力了,但挡不住他曾经地位高、有名气。名气就能叫他被人高看一眼,哪怕是侍卫司大将也愿意接待。

及至客厅,上茶、寒暄,一番客套。

赵匡胤便径直说道:“末将听闻,陛下(国主)欲将末将押解周国,以此议和。”

“本将确是听闻过风声。”冯进珂点头道。

赵匡胤观之,冯进珂并无厌烦的表情。赵匡胤觉得就这样直接说明来意,反而更好;本来就没交情的人,若是太多奉承和无用的话,会叫人家摸不着来路……不知道你想干嘛,就会有提防心。

直接说明有求于人,对方反而懂了路数,交情依旧没有,但会坦诚不少。

赵匡胤想罢,便道:“末将有不情之请,想请冯将军在陛下面前,进几句忠言。”

冯进珂淡定问道:“赵将军何以独独来找本将?”

赵匡胤道:“听闻冯将军是陛下最忠心的大将,这番话得要忠臣才敢说。”

“本将自是一心报效国家。”冯进珂坦然接受了吹捧,又问,“可本将与你本无交情,为何要替赵将军说话?”

赵匡胤道:“冯将军不仅是替末将说话,也是为国家着想。”

冯进珂饶有兴致,言辞干脆:“愿闻其详。”

赵匡胤道:“国家之间征伐大事,岂能因这点小事而改变?若周国一心想用兵,就算将我送过去,也不会改变他们的决定。冯将军应知,此事对北汉国没有半点好处……只有坏处,便是未战先示弱。

其次,辽国尚未与周国示好,我国先向敌国示好,将辽国置于何地?”

冯进珂沉吟片刻,说道:“赵将军所言,前者我很赞同,没有什么好处。不过后者倒不用计较,辽国不是一两次看咱们不顺眼;他们在后面给咱们支持,也不是因为关系好,而是相互利用罢了。”

赵匡胤抱拳道:“冯将军英明之见。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利害干系,朝廷不能不考虑。

周强汉弱、周大汉小,话虽不中听,却是显而易见。今日若陛下示弱、示好,叫臣民们何去何从?我国与周国虽为敌国,交战多年,但两国官民皆为汉人,一旦关系放松,不利的是弱国……难免有一些人为将为官,不过为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现在可以为我国效力,今后为何不能为周国效命?

一旦议和,缓解关系来往,要是有奸细趁虚而入,拉拢、煽动、劝说军民,恐怕会有倒戈相向的风险。”

冯进珂听罢良久沉默了。

赵匡胤留意观察了一眼,当下便不再多言。

过了好一会儿,冯进珂才道:“我一个武将,不便对国事指手画脚。不过朝中司空郭元为与我交好,这事儿我与他说说。若是他认为有理,上书进言陛下,必能凑效。”

赵匡胤听罢,起身道:“大恩不敢忘。冯将军军务繁忙,末将便不多叨扰了。”

……果然不多久,北汉主就明确拒绝了交出赵匡胤的事。并且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大周的武将受到了不公的对待,到北汉来,朝廷随时诚意款待云云。

……

周朝廷出主意的人是魏仁溥。东京得到消息,又一次在谈判上失败;不过朝廷再一次采用了老办法(耍流氓),谈不赢就要动手。

魏仁溥进言皇帝,趁议和不成,马上对北汉开战!

魏仁溥道:“此时便意图一举灭掉北汉,准备尚不充分,时机尚不成熟。但可先对北汉进行袭扰、试探,攻打蚕食其边境。此战的动静不能太小,咱们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袭扰,而是试图吸引辽军来援。”

他回顾诸重臣,似乎已经忘掉了被北汉国拒绝和谈的不快,侃侃而谈,“北汉举国也就几万兵力,精锐不过两三万。我朝只要一支偏师出辽州,虚张声势,作势要大举进攻晋阳;北汉必请辽军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