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讲理的魏仁溥(第2/3页)

郭绍的书房里挂着很多图,他一转身,就看到了一幅图。魏仁溥道:“北汉国的要害之处在晋阳(太原),北部忻、代诸州土地更加贫瘠,人烟稀少。可晋阳近南方,距离大周国境不过百里;大周从辽州北伐,克日可至晋阳……反观辽国的援兵,从草原到云州、再通忻代,至晋阳,路程遥远超过千里之遥。辽军没法以大军长期增援北汉国作战。”

郭绍听得频频点头,他也认为打北汉,辽国的增援人马不会太多……不是北汉国不重要,而是辽国的代价太大;在北汉国维持不了长期作战,给养就难以解决。

魏仁溥道:“当此之时,朝廷以武力恐吓北汉,让他们派人来谈,拿赵贼作为筹码议和。”

郭绍随口问道:“若是北汉国屈服,把赵匡胤押送到东京,那征北汉之事又当如何?”

魏仁溥一本正经道:“另外找名义开战……”

郭绍听着感觉有点奇怪,就好像两个人吵架,其中一方吵输了就干脆开始动手……不过大周似乎一向这么干,几次攻打蜀国、南唐,也不是因为被惹了,想打的时候总是有借口。

郭绍当下便点头道:“如此做法,甚妥。”

他当下又道:“派人安排一下,明日召见北汉使臣,我想亲眼见识一下北汉国的人。”

……处理完一天的事,郭绍回到蓄恩殿,今日轮到侍寝的人是杨月娥。但是他此刻的兴致不高,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院子里的铁匠活儿,他也不想不动了。

太阳还没下山,郭绍便早早地呆在屋子里休息。一时间,他忽然觉得皇宫里很烦躁,每天好像没做什么事、却觉得一刻也不轻松。

还有这地方,郭绍觉得很闷,有压抑之感。蓄恩殿有道矮围墙,外面还有一道内宫墙,更外面还有高墙……他觉得好像被幽禁在了无数的宫殿建筑和宫墙之类,像个囚犯一般。

但郭绍暂时不愿意轻易出宫去散心,主要是和北汉国局势日渐紧张,他有点担心安全。

呆坐了一会儿,郭绍想起清虚正在三清殿,好几个月没理会这个小道士了;他脑子里浮现出了古鼎青烟、清静无为的气氛。一时间想清净一下内心。

左右没事,郭绍当下便下旨,准备车驾要去三清殿。

及至三清殿,郭绍被禀报,殿主(三清殿封给了清虚)正在睡觉,叫她还不起来。一旁的李尚宫道:“陛下,妾身去把她拉起来面圣。”

郭绍立刻说道:“别为难她了,我就在这里坐坐。”

他在一尊不知什么神仙的神像前,在蒲团上坐下来。众人忙退到殿外,不敢打搅皇帝的雅兴。郭绍心里想,能在皇帝来了还睡觉的人,大概也只有那个小道姑了;天下最轻松,最看得开的人,估计也是她。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灰布道袍的妇人缓缓走了过来,跪伏在旁边道:“贫道叩见陛下,太贵妃娘娘听说陛下临三清殿,吩咐贫道代为问安。”

“太贵妃……”郭绍沉吟道,猛然一下没想起是谁。

女道士道:“太贵妃娘娘是太祖时的贵妃,住在万福宫,娘娘六根清净、笃信道家,端慈皇后娘娘准她到三清殿清修,道号‘玄真仙师’。”

郭绍这时才想起来了,太贵妃张氏就是曹彬的姨娘,他隐约记得自己确实收到过一份上书,就是张氏想去三清殿修道的内容。当时他不想乱干涉后宫,叫宦官送去给符金盏处理了。

如今听来符金盏已经准许了张氏的要求。郭绍只在一瞬间有种直觉:张氏挺取巧的,她如果想出万福宫,会变成符金盏的长辈;但出家修行,在三清殿就不一样了……不过郭绍对这种直觉没认真,他觉得自己这阵子用脑过度,心思太多了点。

郭绍从未见过太祖的嫔妃,脑子里本能地浮现出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形象。他虽为见过,但对张氏没有坏印象……一则,因为她是曹彬的姨娘,可能是爱屋及乌罢,郭绍对曹彬印象不错,他喜欢这种有仁义爱人之心、能约束部下,又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二则,张氏是太祖的妻妾,郭绍对大周太祖郭威没什么坏印象,觉得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而且他还继承了太祖的江山,内心多少有点感恩心态。要是郭绍对太祖有成见,也不会毫无压力地自认太祖之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