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无法调和(第2/3页)

李继勋沉吟不已,一时间答不上来,他毕竟只是个武将,可能很少去想那些事儿。

赵匡胤道:“现在的节镇,干涉地方官政务的权力已被收回(柴荣时期的诏令,严禁节度使干涉州县政务),精兵全被抽走。节镇已经没什么实力了,势力范围只剩下治所的一座城;若是还要削弱,只剩下财权,可以设转运使进一步收回节镇敛财的权力,到那时节度使便真就成了一个空壳。

郭铁匠这个帝位,就是摘先帝的果子!太祖、先帝以来,一直在限制削弱地方节度使,实行强干弱枝的策略;现在的中原,地方节镇根本无法威胁东京,中央独大在先帝时就已成势。郭铁匠篡位后,地方没有实力,也不需要急着动他们。”

李继勋道:“如此说来,赵兄早已知道李筠无法成大事?”

“当然成不了,不过他一个狂妄的人这回那么听话,顺从地调防,我当初倒是不能确定。”赵匡胤道。

明知不可为,为何还要煽动李筠,大家便不再提了……因为赵匡胤等人都对郭绍十分不满,愤恨不已!

赵匡胤叹了一声:“也是郭绍连灭二国,武力威势的缘故,估计李筠也有点怕这个太能打的人。因此从郭绍政权来说,稳固地位目前靠的不是削弱地方、而是进一步提高威势;这些都是我判断郭绍要继续攻伐北汉的缘故。”

他想了一会儿,沉吟道:“郭绍的威胁不是地方节镇,而是禁军武将!”

李继勋听罢点头称是。

赵匡胤冷冷道:“郭绍就是以禁军大将的身份,篡夺先帝之子的皇位;禁军独大,武将权力仍强。若对皇位有威胁,只有禁军大将了。郭绍现在盯住的恐怕不是地方,而是他身边那些大将。”

李继勋道:“目前倒是没听到风声,周朝廷要削弱禁军大将。”

赵匡胤道:“我估计那厮(郭绍)已是得意忘形了,说不定会想收燕云十六州。”

“啧啧。”李继勋道,“野心真不小。”

赵匡胤哼道:“我只是猜测,但最可能看到的事儿,还是郭绍会想法子削弱禁军大将。身居帝位,能放心那些可能取而代之的人?他也得想想自己是怎么篡位的。”

一众人谈论了许久,便策马来到了一个隘口,便见一些北汉将士看着几个风尘仆仆的人。其中一个圆肚大汉看到了赵匡胤,急忙喊道:“主公!主公!”

“李都头回来了。”赵匡胤回应道。

李都头道:“我身上有印信,可北汉的人听我口音不对,非说我是奸细。被人送到了这里,就等着主公来解围。”

赵匡胤上前和那北汉武将交涉,出示了印信报上名。北汉武将打量了一番他,立刻就信了,因为赵匡胤毕竟做过大周禁军的二号大将,名声还是挺响,北汉军这边知道他投晋阳来了,黑乎乎的样子也挺好辨认。

替李都头等人脱身,赵匡胤便带着离开。他观察了一番,李都头等三人是自己麾下的亲兵,还有一个中年人是陌生人,便问道:“此人是精通造甲术的工匠?”

李都头听罢脸色一暗,“唉”地叹了一声,将此行的过程叙述了一遍。如何在东京遇到意外,如何被围追堵截;差点过不了黄河,临时逼急了只好找了一只破船强渡……

“当晚风急浪大,那孩儿在我手里,我差点没被颠进河里,不慎将孩儿掉进水中。那厮急了,挣脱了趴在船边想捞人,也被浪头掀进了河里……那黄河水又浑又急,转眼就把人淹没了!咱们只有一艘破船,如何能救?待到对岸,落水的人恐怕早就淹死了,已是无计可施。南岸的周军、官差追得又紧,卑职不敢回头,只好赶着回来了。”

赵匡胤听罢眼睛里的神色非常难看,不过脸色是变不了,因为太黑。他踢了一下马镫,立刻说道:“这下咱们又多一笔账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