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大义(第2/3页)

韩重赟忙道:“是,是这么个理。可现在郭绍是要篡位啊,要夺周太祖子孙的江山,李公于情于节,也该站出来替大周皇室说句话。”

李筠沉吟不已。他不是不动心,但多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自己手里的昭义军常年与北汉作战,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也算一股精锐;可是人数稍微少了点,地盘也小了点。李筠还是很忌惮禁军战力的。

韩重赟劝道:“我知李公是重大义重恩情的人,上次先帝驾崩机会很好,您顾及君臣之义忠心耿耿。可这回不一样了,郭绍是要篡位!李公正可名正言顺以忠君保国的大义起兵……”韩重赟沉声道,“这次要是错过了机会,今后李公可就没名分了。要是等那郭绍坐稳了位置,他能放过您吗?”

“我作为大周之臣,坐视不顾,确实愧对太祖。”李筠一本正经道。大伙儿嘴上说的是大义,但李筠心里最挂念的还是禁军实力。

其实他自己也很难理解:仅仅为了什么大义,敢付出身家性命、满门全家?

韩重赟道:“李公可得想明白上回的事(二李叛乱),符家急着派人来要与李公联姻,话是说了,义军被平息后,现在符家再提过?他们空口白话,言而无信,根本就毫无诚意,从来没想和李家联姻……”

这个李筠早就心里有数,联姻不联姻是一回事,当时符家那么一说,不过是在当时表明朝廷的态度而已。

韩重赟道:“既然符家从未想联姻,又何必多此一举?因为郭、府两家根本不信任李公,怕李公反,只是缓兵之计。李公迟早会是他们对付的人。据赵兄(赵匡胤)的看法,郭绍腾出手来,会先设法夺李公兵权,然后再捕杀;这等法子,郭绍不用什么代价。可李公就憋屈了。”

李筠听得挪了挪屁股,总觉得怎么坐都不舒坦。

他在这里和赵匡胤的人说话,没凭没据,也不怕被人抓住把柄。当下便道:“若是郭绍真谋朝篡位,我自然要效忠大周!”

反正北汉那边的示好,他不会拒绝的。要是真到了起兵的时候,北汉国确实是个强援。北汉军和当年二李的叛军不可同日而语,李筠和他们打生打死多年,对北汉军的战力心里有数;况且人家有地盘,有根基,又与一般军阀不同。

韩重赟拍了一掌:“并非如果,郭绍当然要造反!这次从南唐国班师,他会在宋州干!李公得早早开始准备了。”

……

北汉国晋阳府(太原),李继勋问赵匡胤:“李筠会不会反?”

赵匡胤皱眉道:“难说。郭绍接连大胜灭国,现在名声威望很高,又有一帮人追随,按理地方节镇不敢轻举妄动。但李筠此人为人狂妄自大,我觉得有可能敢干。”

他又回顾左右,冷笑道:“郭绍现在很恨我,居然发悬赏离间咱们兄弟。看来是说到了他们的痛处……我还真没料到,先帝去世不久,符氏真就和郭绍私通了。”他摇摇头,“只叹先帝看错了人啊,这等能改嫁的妇人,果然不能全信。”

李继勋拍着胸脯道:“仅凭一点蝇头小利想离间咱们兄弟,他实在看不起我们了。”

石守信也表态道:“要出卖兄弟,咱们还是人吗?”

赵匡胤开口道:“这是用心歹毒的阴谋,兄弟们回去也讨不着好。郭绍是个心狠手辣又假装仁义的贼子,他若是能放过你们,那东京被屠戮的数十武将又怎么没被放过?兄弟们要是回去,郭绍没了忌惮,不仅不能保命,连诸位的家眷也会一并被屠戮斩草除根。”

他继续说道:“咱们不过是骂几句,如果郭绍会杀人报复,不骂他,他也会干。咱们现在在外面几兄弟同心同德,还能让郭绍有点忌惮。”

李继勋附和道:“对,当年(后)汉皇帝就有教训,他若不杀大周太祖全家,太祖又怎能不顾一切杀回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