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夔州【一】(第2/3页)

王昭远不以为然道:“周军远道而来,至今已在蜀道上跋涉近一月,又走山路而来,必定兵马疲敝;而大蜀军在夔州城以逸待劳。以养精蓄锐之军,趁周师立足未稳、兵马困顿,击疲敝之军,胜负未可知也!”

“王监军还想出动进攻周军,有胜算?”高彦俦大惊,急忙劝阻。

王昭远冷冷道:“若按照高节帅的意思,我们困守孤城,必败!今抓住时机决一高下,还有机会。诸位,兵法言死地而后生,是坐以待毙,还是搏一搏?”

高彦俦起先还好言劝说王昭远,见他决意,高彦俦也恼了:“王监军要去、你去,我丢不起那人。”

“那高节帅守城,且在城里当缩头乌龟、好好瞧着我卧龙怎么打仗!”王昭远道。

……双方都散出了大量斥候,加上周军已经逼近,相互的动静都一目了然。

“王昭远要出城决战?”郭绍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意外,又找来去前方亲眼看到的斥候详细问蜀军动静。这时李谷也到达了军中,开口道:“蜀军可能认为我军劳师远袭,有机可乘。”

此时周军已经沿着长江边向西南方进逼夔州,有部将建议先驻扎休整两三天再行决战。

郭绍却道:“谁都知道以逸待劳一方有优势,但呆板地遵照规矩,可能失误战机。万一王昭远想通了,要死守城池……强攻城池更艰辛,最起码要费更多的时间,死更多的人。”

他为了不影响将士的信心,没说火药炸城的短处……让将士们保持信心,对军心更有利。不过炸城其实没那么容易,首先要看夔州地下的土质和地下水状况,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成功地把火药埋到城墙底下;就算成功爆破了,黑火药威力有限,只能炸开一个豁口。只要守军准备妥善,炸开豁口也不一定能攻下城池……就算到了有火炮的时代,攻城都很不容易,不是有了火药就能攻无不克。

“明日一早马不停蹄,进逼王昭远部,即可决战!”郭绍当下便道。

众将纷纷抱拳应答道:“喏。”

“一个时辰后,召集指挥使以上武将连夜到中军大帐议事,部署明日军务。”郭绍又说了一句,挥手道,“散了,诸位先吃晚饭罢。”

郭绍没专门花时间吃饭,拿了两块麦饼,叫人盛一碗汤一边吃一边复习夔州周围的地形。又下令把今天返回的斥候都叫到中军大帐来说话……他下令一个时辰后再议事,便是想自己先准备一下策略。

事前确实没料到王昭远会急着出来野战,又因刚到夔州附近,确实有点准备不足。还好夔州是要紧的地方,大军还在荆州时就有奸细到这里来打探情报,所以绘制了好几张图,对大概的状况还是有所准备的。

周军的主力去夔州的路线稍微有点绕,但更平坦宽敞。他们从山路来,渡过瀼溪(梅溪河)后,就沿着瀼溪的河滩南下,与长江汇流;然后转向,沿着长江北岸,继续向西南方进攻夔州。江边的地形稍微平坦开阔;更北面远离长江的地方,全是山石,虽然这一片的山不太高,但架不住全是山、只有羊肠小道。

大概地形郭绍看以前的旧报就明白了,但他现在要了解战场更详细的状况。只有通过斥候的口述,没有时间事先去亲自观察。

“那里有个村庄?”郭绍喝了一口汤,把麦饼放下,问那斥候,“有多少房屋,多少人口?”

斥候皱眉回忆着:“十栋……或只有六七座,有瓦房也有草房,没多少人。南边有条宽敞的土路。”

郭绍提起笔一边写写画画,一边问,“这座村庄向西走,谁去过?”

另一个人上前抱拳道:“那边是一座低山,连绵向北,北边高、南边低。南边的山坡就比较缓,坡上除了有几块麦地,都是灌木和杂草,比较贫瘠的沙地,山下还有些独户的房屋。爬到山脊上就能看到夔州城楼了……对了,我还碰到了一个农夫,逮住问了一番,他说那座山叫‘三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