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号子(第2/3页)

一旁左攸赞道:“主公高屋建瓴,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正说着话,便听得“哇……”地一声,不远处一个士卒忽然呕吐了一口。郭绍转头看了一眼,只见他脸色苍白,便对左攸说道:“从江陵府带了一些郎中过来,叫他们熬些汤药防止疾病。”

“是,在下即刻去催促他们。”左攸道。

船在江上摇摇晃晃,上面载着一些虎贲军的将士多是北方人、可能不习惯在大江上坐船。想当年曹操打孙吴,也是因北方人不习惯坐船才把船拿铁索连在一起,所以中了火攻。

……当天下午,郭绍忽然得报,后军昨晚遭遇了袭营,粮草辎重被焚毁无算。

战船上的文武哗然,大伙儿都问:“这道路只有一条,周围都是山,后军怎会被袭?”但前来禀报的小将也不知道,只说是蜀军,有甲胄有旗帜不是山匪。

再说山匪没事招惹军队作甚?

郭绍不管他们议论,从一个包裹里翻出一份奏报来再看了一遍,然后递给王溥。他继续翻出地图来瞧。

王溥道:“可能就是这地方的人,巫山军寨。”

前几天前锋董遵诲部传来了奏报,第一次与蜀军发生了交锋。蜀军在巫山县东面的一座山上立了个军寨,因地势险要,董遵诲派人进攻数次也没有成功;于是他奏报,为了不在前面堵塞道路耽误行程,派人堵住山口后率继续前进,没有继续进攻军寨。

根据董遵诲的描述,蜀军军寨在山上,并没有堵住路,所以攻不下也不影响大军继续前进。可是把蜀军留在那里,却不知从何处袭扰了郭绍腹背。

次日,郭绍乘船到达了蜀军军寨前,遂带人离舟上岸,去看那地方……留着确实是个麻烦,就好像在半路有颗钉子,说不定啥时候就下来袭扰大军的粮道和辎重。

“就在那边的山上。”留守山口的指挥使用手指指着说道。

郭绍眯起眼睛看时,隐隐见山石上有一些旗帜,离得太远地看不太清具体的状况。北面的大山峭壁如同一排屏障一般,沿着长江耸立。风景绮丽壮观,但郭绍却不太喜欢在这种地方,视线不开阔、一望被山挡着,总觉得有点压抑。

“我走近点去看。”郭绍道。

左攸劝道:“此地凶险,主公不必亲自涉险,派人去看了回来禀报便是。”

郭绍没有理会,转头道:“把甲胄拿过来,披甲。”

两个亲兵把他的东西拿来,郭绍脱掉外衣,里面穿的是透气的胡麻内衣。当下便在亲兵的帮助下换上戎装。先披上锁子甲、裙甲,主要护住活动部位,然后挂上板甲;一会儿工夫郭绍因为穿两重甲已经重了五十多斤。他又接过头盔戴上,里面垫皮、两侧以锁甲护耳;半圆头盔顶部还有个鼓囊囊的凸出包,实在不是很好看的设计……但因为此时的人头发比较长一般梳着发髻,所以要有个空间容下发髻才舒服。

一众将士也披甲装备,跟着郭绍沿着山口从灌木林中的蜿蜒道路向山坡上跋涉。大伙儿走了没一会儿,又见前面有一些周军将士在藩篱工事后面驻守。前面已经是十分陡峭的石山了,石山上有曲折的道路,已经能看到山上驻守的蜀军人影。

“操!”一个部将在后面骂了一声,“蜀国人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设个军寨,干什么用?”

郭绍抬头望那山顶,山后是什么光景却不知道,反正肯定是崇山峻岭的山区。“山后应该有路,可以绕路袭扰行军道路,不然蜀军在这里建个军寨确实没意义。”

“叫向导。”郭绍转头喊道。他喊罢又观察前面的地形,视线所及之内,几乎全是悬崖峭壁无路可通,只有这军寨前才有在山石上开凿的道路。

不一会儿,一个当地人上来,却说那山后什么光景他也没去过,估计是没有人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