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秘事(第2/3页)

张永德摇头道:“对赵兄有知遇之恩的是官家,我只是替官家发现贤才而已。”

因为没有外人在,赵匡胤便亲手替张永德倒茶水,张了张嘴似乎有话要说,却有生生从嘴边吞到了肚子里,然后说起:“官家一心裁决治理地方事,也是为了北伐时有充足的物资,以免有后顾之忧。王朴不是说过,只要今年夏秋两季丰收,明年即可开始北伐!今年看来风调雨顺没什么大灾,还等几个月就该咱们上阵了。”

张永德正色道:“何止今年准备……晋阳之役后,到如今三年了,哪一天官家不在准备北伐?攻秦凤、淮南都是为了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幽州自石敬瑭献给辽国,一直就是中原之痛,此地若能在官家手里收复,必是彪炳青史万代称颂的丰功伟绩。咱们禁军打了那么多仗,等的就是那天!”

“如此看来,此战之要,是攻取幽云,只需把契丹兵赶出河北。”赵匡胤道。

赵匡胤觉得皇帝的心情很急迫……难道是身体日渐衰弱的缘故?他和张永德都是经常见到皇帝的人,皇帝的气色和身体状况,他们留心都观察得出来。

黑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赵匡胤沉吟良久。他想让张永德在皇帝跟前说点什么,但一时却不知从何处劝说张永德……之前他张了一下嘴,就是想借郭绍要和卫王联姻的事说起;但又想到自己和郭绍有过节,提郭绍就太明显了,因此才左顾而言他。

有一件十分明显的事萦绕在赵匡胤的心头:一旦官家驾崩,最长的皇子柴宗训才三岁,符后必然摄政。

赵匡胤不得不考虑到,那郭绍是出身卫王府的武将、皇后心腹,现在又要和符家联姻,关系更进一步;如果符后掌握了政权,他赵匡胤还有好果子吃?

这种状况只要皇帝柴荣在位、就无关紧要,但现在眼见柴荣身体虚弱,就让赵匡胤的压力很大了。符后在淮南大病一场后便没听她有什么不好,她还那么年轻,应该比官家活得长。还有那郭绍,二十来岁活蹦乱跳的。

赵匡胤越来越觉得对自己威胁大的不是郭绍,他和自己结怨只是加速矛盾……最难对付的是符后。

这皇后几个月不露面了,但只要留心琢磨她的布局,就不难发现一切都对她非常有利。

皇后的名分,还手握皇子柴宗训之母的名义;深居后宫根本没人能威胁到她,最近几个月更是谨言慎行深居简出,完全不肯出一点错。禁军里广施恩惠,在将士心中威望非常高,只论威望和拥护度她甚至超过了张永德……不仅如此,她还提拔心腹,将兵权具体化,以联姻进一步稳固在禁军的势力。

那郭绍在侍卫司势力不小。精锐兵力比不上殿前司,却完全没关系,今后他只要插在东京就足够威胁所有人、不敢有反抗,以保障摄政中枢的旨意。而且位置还恰如其分,如果郭绍现在就到了张永德那位置、又是皇后的私人,皇帝反而不愿意重用。

符氏一年多以前才封后,赵匡胤那时完全没注意这个女人,他那时自顾不暇。但短短一年后,回头一看,符后已经把什么都部署好了。

赵匡胤不得不高看这位女人。他不动声色地对张永德说道:“以前上朝,偶尔能看到皇后,最近几个月却是从未见过她和官家出入殿堂。”

张永德目光向上作思虑状,想了一下点头称是。

赵匡胤又道:“范质有一次和窦仪说起过一件秘事,公是否所有耳闻?传言太祖驾崩时,主要注重两个人,一是让魏仁溥做枢密使,二是严命官家封后。太祖认为有这两个人、才能安生把大位交到官家手里。”

张永德摇头道:“我没听过这事。不过当今皇后却非比寻常,有母仪天下的气度。”

赵匡胤暗忖:魏仁溥的作用完全可以理解,当时官家初登基地位还不稳,需要一个既有能力又靠得住的人掌握枢密院兵权;符后又能有什么直接作用?难道太祖目光长远,已经考虑到郭家子孙全被屠杀后继无人、要为第三代皇位也作想了?如果皇后一心维护大周皇室,有她那样一个人在官家百年后主持朝政,确实要安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