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他爹(第2/3页)

生为人子,亲爹死了连口棺材都没有,裹张草席赤着脚挖坑就埋了!董二一时间觉得自己活在这世上实在是太丢脸。而且他连哭都不敢哭一声,只能躲到角落里偷偷抹两把泪,不让别人知道。

要是赵府的人知道被赵三害死的老头是董二的爹,董二还能留在赵府么?任何主人都不会把一个心怀“杀父之仇”的奴仆留在家里,直接赶走那是最为仁慈的做法。但让董二迷惑的是:自己为什么还要留在赵府,给杀父仇人干活?

如果没有死了爹这件事,他当然是不愿意离开赵府的,哪怕做一个奴仆也比在外头讨日子强。

董二在墙角蹲了很久,本来想把存的钱拿去买一口棺材,夜里悄悄把爹的尸体挖起来入殓重新下葬。但钱不够,便买不了棺材,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董二开始回忆他爹生前的事……心里其实对自己的爹评价不高,在老家就爱小偷小摸,人还很懒,让一家人过得很苦,一遇灾荒就没法过,娘都是饿死的。但无论怎样,总算是董二的亲爹。日子过得再苦、吃得再差,对待董二再不好,也是爹把他养大成人的。

而且董二想起来主要是心酸可怜他爹,一天好日子没过,吃糠咽菜活命,苦了一辈子,到头来死得这么惨、带着屈辱被人像扔破烂似的掩埋在乱坟岗。

想到这里,董二只觉得他爹真是非常可怜,自己非常不孝,不由得悲从心来。

……

郭府内,杨、罗,左攸,京娘等一众人都在客厅里,坐在郭绍的下首。左攸道:“府前正门,对面的院子得买下来,用于增加的亲兵护卫居住。府邸侧面、后面,要增加暗哨和巡逻,轮换值守;府内内宅,京娘不是手下有些妇人,选一些身手好的,就近照料主公的起居。”

郭绍道:“其实现在也不比如此紧张了,赵三一击不成,他还能有第二次机会?何况此人刚成年,身边还没有什么堪用的人;李侠儿还算能用的人却死了,赵三就算再胡来、有心也无力。我现在最主要考虑的,是这事怎么收场。”

杨彪劝道:“大哥说得也有理,不过今后咱们还是得留心。大哥以后出门,在城里走尽量不要骑马了,乘车比较好。”

“二弟这话不错。”郭绍点点头。

因为郭绍就善于射箭,听到弃马行车的建议,立刻就想到了“暗箭伤人”。弓弩不是狙击枪,要伏击击杀人没那么容易,不过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箭矢要一击杀人,需要爆头、而且不能射在头盔上,否则一箭杀死人就比较难,特别武将出门一般至少会穿软甲护心的情况下……禁军里就有两个武将,在那里吹牛分高矮,谁也不服谁,后来就干脆比身上的伤疤,谁的伤多谁就做大哥。结果其中一人身上竟然有几十处箭伤!另一个武将只要叫他大哥了,因为那人中过几十箭都没死。

要一箭射中小目标的要害,这就要求杀手武艺很高、从小训练箭术。但这种武艺高强的人,处于当下以武治国的年代,为何要去干那种勾当买卖?厉害的早就是禁军武将了,虽然同样是卖命,却正大光明地吃着皇粮,有身份尊严地活着,平素合法地受社会规则的保护而不必担惊受怕,恐怕比去杀人过活要好得多。所以正道是“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若一箭毙命,只能用弓,而不是弩;就像郭绍在战阵上一箭射死北汉猛将张元徽,这等事用弩就办不到……在郭绍看来,弩最大的优势应该是使用者不需要太多练习,不像弓箭一样普通人根本无法用;但弩本身很依赖制作工艺,这个时代工艺再好也就那样,可控性比较差。相反弓靠的是人的技艺,可以通过训练达到,反而可能具有极高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