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高下立判(第2/3页)

“奴家谢恩。”曹泰提着袍服下摆,从地上爬了起来,躬身道,“京娘和清虚进宫来了。奴家见到了官家,又见过王溥。”

曹泰三言两语就说了事,先顿了顿,听皇后没问话,这才继续说道:“官家只让皇后娘娘赏郭都使一些财物,官家说淮南需要良将,打完了仗再追叙前功……目前淮南的状况是,寿州仍未攻下,王师(周朝军队)已下清流关、刚占滁州;殿前都虞候赵匡胤在各此大战中表现最好,深得官家赏识。

先是,李谷前锋部在正阳度过淮河,进逼寿州并击溃了出城结阵的南唐军;但南唐援兵数万向正阳攻击,李谷恐腹背受敌,从寿州退兵守浮桥。后官家以为李谷贻误战机,将兵权交李重进……”

符氏听到这里眉毛微微一挑,她记得自己还在去陈州路上的时候,听说官家用李谷为前锋,就想进言改任李重进;但又因别的考虑没有说。不料官家还是用李重进了。

曹泰继续道:“正阳唐军被击溃,丧命万余众。后官家认为寿州南下,先令赵匡胤率铁骑军攻下游的唐军水陆屯兵据点涂山;赵匡胤诱唐军于涡口,击破唐军万人。

涡口大胜后,官家立刻下令赵匡胤率铁骑军南下攻清流关,南唐守将皇甫晖率军入滁州城,后有出城欲战,被赵匡胤单骑斩落下马、打成重伤,王师趁势占了滁州。赵匡胤将城中财货封存,都交给官家了。”

符氏心道:绍哥儿打后蜀没夺到财物,竟然抓着俘虏向蜀国勒索,干得十分下作;而赵匡胤抢到了,却原封不动交归国库。两相对比,真是高下立判,赵匡胤的志向肯定比绍哥儿高远……不过她还是更喜欢绍哥儿这样的人。

曹泰没一会儿就禀报完了,他总是挑要紧的言简意赅地说。但他站在那里没动。符氏便又道:“一炷香后让清虚等人进来见我。”

“喏。”曹泰这才躬身退下。

符氏拿粉拳撑着头,又想了一番。心中可以确定:在官家眼里,能打的武将比什么都重要,李重进都可以掌前敌诸部兵权。

大病了一场,符氏觉得自己更加清楚地理解皇帝了。或许妇人真的要完全不带感情去看一个男人,才能真正看得懂他吧。

天下迟早会一统,但这个过程有多久却没人说得清楚。符氏能感觉到皇帝很急,他不想把这样的丰功伟绩留给后来的人,想自己就办成文治武功的所有大事。

他也很明智,抛弃了所有的成见,一切做法都为了能保障周军战力,以图开疆辟土吞并天下。所有人的前程都建立在能不能打和树立战功之上,皇帝是给臣子们一个准确的念想:只要能打,一切都好说。只有这样周军将士才能战意心切士气昂扬。

因此符氏琢磨绍哥儿上次在陈州说了一些不是很得体的话,但并不要紧。只要他能在淮南战场上表现好,就像在攻蜀之战中一样好,那么皇帝是不会和他计较的;而且绍哥儿又是在高平之战中立过功的人,如果让官家觉得他是良将,一切都好说。

没过多久,就见一高一矮两个女子走进宫殿来了。正是京娘和清虚。

但清虚没有上前,远远地被留在那里,京娘拿着一叠黄色的纸走上拜见了。符氏微笑地看着她,又扫了一眼留在后面的清虚,说道:“平身。”

京娘抬起头看了符氏一眼。符氏不动声色,心道:这妇人比男子的胆量还大。

京娘又看向旁边的柜子上堆着的许多书籍,符氏手边也有一本。她便指着那堆书说道:“请皇后准予。”

符氏觉得她很奇怪,纯粹是一种感觉,和别的人见了皇后的表现都不一样,至少没有半句多余的话。符氏便沉住气看她想作甚,微微点头。

京娘从书堆里找出一本史记来,然后走到皇后跟前,却把书先放在一边。她又从符纸里抽出一张来,指着上面画的符号:“这是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