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第4/16页)

尽管西川反复说过已经不喜欢早期的作品,但我相信大部分读者在移目90年代中期以后西川那些繁复、智性又带有一点神秘感的文本的同时,不会忘记20多年前为他带来巨大荣誉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

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听凭那神秘的力量

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

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

像今夜,在哈尔盖

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

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

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

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

这时河汉无声,鸟翼稀薄

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

马群忘记了飞翔

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

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

我成为某个人,某间

点着油灯的陋室

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

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

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

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从1986年2月在《诗神》发表之日起,就一直被认为是西川的代表作。

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前五句:“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写的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突出了某种强大而又“无法驾驭”的神秘力量的地位。在博大的宇宙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只能充当旁观者”,承纳自然的神启。这五句确立了全诗的基调——它的重点不是人,而是神奇的、浩瀚无边的宇宙。由此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诗人的西川的胸襟和抱负。

第二层从“像今夜,在哈尔盖”一直到倒数第三句“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在这一部分里,诗人对身处的环境进行了客观描述,展现出了时间的凝固感和空间的空旷感。视角从地面移向星空(“抬起头来眺望星空”、“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描述之物从具象的“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到抽象的“河汉无声,鸟翼稀薄”、忘记了飞翔的“马群”、“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的风;心灵的感受从固定的时间(今夜)到广阔的空间(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这些描述,强化了第一部分的结论:与无边的宇宙相比,人的渺小。最后,又从广阔无边的星空回归到具体的“人”和“物”身上——“我成为某个人,某间点着油灯的陋室”。所有这些,不仅营造了一个开阔旷远的境界,也进一步增强了其中的神秘感。

有了前面的情景铺垫,最后两句就来得顺理成章了:“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承接了前面使用过的方式,将视角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重新拉回到主题,通过“圣餐”、“孩子”、“放大了胆子”、“屏住呼吸”的描述,说明了“我”沉浸其中的投入,以及被壮美的自然景象所征服的虔诚状态。到了这一境地,诗歌不仅仅是诗歌,而成为一种抚慰心灵、提升万物的宗教。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在哈尔盖这样一个寂静而且接近天空的地方仰望星空,实际上指向了诗歌作者对纯洁与神性的敬畏与向往。

关于《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的创作经历,西川曾在一些文章中有所涉及。

1985年6月,西川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进行过一次漫长的旅行。先是随北大“智力支甘服务团”赴甘肃兰州、酒泉帮助当地培训英语师资一个月,然后赴嘉峪关、敦煌、青海西宁、哈尔盖。此间新华社同意接收西川,于是西川在8月份返京,到新华社国际部报到。没几天,便作为新华社实习记者赴山西太原,然后旅经五台山、运城、陕西米脂、绥德、河南洛阳、登封、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四川成都等地,历时半年,直到次年元月份才返回北京,整个行程超过三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