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恩科考试!兰疯子大成了(第2/7页)

当然,张翀灭了东江伯爵府之后就已经进入了国君的法眼,但正是祝戎的培养才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

张翀再一次躬身拜下:“对不住了,明公。”

祝戎盯着张翀良久。

他没有发出任何威胁,直接转身离去。

他也根本不需要发出威胁。

谁都知道,接下来太子一系的打击会是何等的猛烈。

叛徒比敌人更加可恶。

尽管张翀并不觉得自己是叛徒,但是在太子一系眼中,张翀就是叛徒。

必须用雷霆手段,这样才能彰显权威。

而且你张翀可没有靠山。

你和沈浪不一样,沈浪的背后有玄武侯爵府,还有国君的庇护。

你张翀背后可是什么人都没有了。

太子一系本是你唯一的靠山,但现在你连唯一的靠山都不要了。

何等幼稚,何等荒谬?

走到门口的时候,祝戎还是说了一句。

“张翀,好自为之!”

……

唐朝的时候,科举考试分为州试和省试。

宋朝的时候,分为州试,省试,殿试,元朝几乎承袭了宋朝。

到了明清两代,分为了乡试,会试,殿试。

而在大炎王朝,乡试和省试是同一个概念,可以并称。

明朝的乡试要足足考三场,每一场三天,简直就是非人的折磨。

而且朱元璋这个规矩狂人,恨不得把什么都立上规矩,当然也包括了科举。

八股文在元朝有了雏形,明朝成化年间,八股文就正式成型了。从此以后,科举考试自由度就变得极低,束缚得非常死。

唐朝时期的科举,不但难度高得多,而且分类也细致得多,有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道举等等等等,自由度超高的。

而大炎王朝的科举考试,既不像中国明清两代那么束缚规矩,也不像唐朝那么自由细致。

就比如这一次的恩科文试,总共就考两天半。

第一天考帖经和明算。

第二天考时务策。

第三天考诗赋。

看到这个世界的科举考试,沈浪表示很惊艳。

它既不像唐朝科举那么琐碎,又不像明清两代那么拘束,甚至考的内容也比明清两代全面,也没有那么教条主义。

……

这次参加恩科文诗的,光国都就有三千人。

昨天这些人口口声声说若是不剥夺兰疯子的考试资格就罢考。

国君一怒,爱考不考。

结果这群人直接怂了,还没有等到禁军出动,这些人就灰溜溜回到家中。

心中盘算着,就算那个兰疯子参加恩科考试又能如何?

自取其辱而已。

我们读了十几年书,上考场不知道多少次了。

你兰疯子只是乞丐而已,又能读多少书?从来都没有上过学堂,也没有经过科举考试的训练。

本以为沈浪会给你找一个大儒临时突击一下。

结果完全没有。

听说这兰疯子天天在家里都在看小说。

就你这幅德行还想要和我们进行大比?

荒天下之大谬!

就等着我们在考场上将你碾压成为渣渣。

让你知道什么叫作自渐形秽。

然后这些人就在家中吃好喝好。

至于能不能睡好,就看个人了。

心态好的呼呼大睡,心态不好的辗转难眠。

明天就要考试了,睡不好可不行?

怎么才能安然入睡呢?

可以喝一点酒,但是不能喝多,免得宿醉。

有钱的人,可以找一个窑姐,好好放松一些,但是也要懂得节制,不要折损了腰力。

没钱的人,那你就自己动手吧。

兰疯子有钱了,他犹豫了很久很久,想要出门去放松一下。

地点他都选好了,出了长平侯府之外不到三里,就有一座春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