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节 安抚(中)(第2/3页)

赶走了慕容南,殿中君臣迅速达成了一致:必须要尽快安抚孟聚了,但要如何安抚,却委实是个难题。大臣们有的提议给孟聚粮饷,有的提议给孟聚斗铠,有的提议给孟聚加官,这些建议统统都被慕容破否决了——现在还要给孟聚钱粮斗铠的话,那岂不是让他更强大?至于加官进爵,孟聚已是太子太保了,位居人臣巅峰,这位置实在也是升无可升了。

众人正为难时候,轩文科总管再次发言:“陛下,南贼侵扰正急,本兵大人手上有十旅战兵,而孟太保麾下的兵马也是以精悍闻名。这样的精兵良将,本该用于保家卫国的战场,怎能因一点意气小事,耗费在同室操戈上呢?依微臣之见,朝廷不该这样放着二位大人这样继续冲突下去了,我们该派人前去济州调解此事,微臣愿推举一位大员前往济州调停,微臣担保:只要此人一到,孟太保即使再为桀骜,也是要低头不可的。”

慕容破眼睛一亮:“大员?轩卿,你说的是谁,何来如此把握?”

“微臣斗胆,敢请太子殿下前往济州调停。太子殿下不但德高望重,更与孟太保交情深厚,只要他亲自到场的话,想来孟太保定然会俯首听命的。”

轩文科总管此言一出,众臣无不恍然:是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呢?孟聚本来就是太子殿下的爱将,他再怎么桀骜,也得给自己老上司几分面子吧?

所有的目光齐齐集中到殿中站着的一个人身上,在众人的注视下,慕容毅默默地走到了殿中,对着皇位上的父亲行了个礼。

看着自己的长子,皇帝慕容破的眼神颇为复杂,他放缓了声音:“太子,轩总管的话,你可都听到了?国家正是危急之时……”

皇帝沉吟着,仿佛不知该如何把话说出来——自己的长子,文武双全,英姿飒爽,无论韬略武功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慕容家大业能有今天的成就,他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事情就是这么怪,慕容毅越是优秀,慕容破就越是不喜欢他。

是因为慕容毅太过刚毅强硬、锋芒毕露?

或许,是因为自己原配爱妻就是在生慕容毅的时候难产死的,所以自己对他一直心存嫌恶?

或许,是因为这个优秀又风华正茂的儿子,让年纪渐老的自己隐隐感觉到了嫉妒和威胁?

其中到底什么原因,就连慕容破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了。总之,比起那个文武双全的长子,他更中意的却是那个漂亮俊美、能说会道的三儿子。而且,三皇子一直常伴他身边,嘘寒问暖、贡茶进水、陪着父亲说笑解闷,显得特别的孝心可嘉。

相比之下,尽管慕容毅也想竭力表现自己的孝心,但他毕竟是大魏朝的理政太子,身上担着千头万绪的政务,要负责金吾卫数十万兵马的后勤,累得心力交疲——在讨好父皇表现孝心的竞赛里,无论慕容毅再怎么努力,他也只能在百忙中抽出一点点空暇去干,不可能跟全身心投入的慕容南相比。

慕容毅的缺陷还不止如此,他不但在竞赛中表现得不够慕容南虔诚,而且就连观众们也是站对手那边的——皇帝身边所有的妃子、内侍都是站慕容南那边,朝中的文臣也大多是支持慕容南的。有他们陪在皇帝身边,慕容南做过的任何好事都会被大家津津乐道地拿去向皇帝报告,而相反的是,慕容毅犯下的哪怕最小的错误都会被一百倍地放大——在一个日理万机、管理无数繁琐事务的人身上要找错误,这实在是天下最容易的事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慕容破对长子的观感就越来越差,几次动过更换太子的心思。总算他还有点顾虑,知道边军叛乱未定,这时候如果动了长子的储君位换一个生手上去,那是会出大乱子的,所以一直迟迟未动手,但慕容毅那边却已是风声鹤唳、一日三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