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节 筹谋(第3/4页)

这时,一个名字忽然跃入孟聚脑中:“江海!”

几乎同时,吕六楼出声道:“镇督,要办此件大事,末将给您推荐一个得力人选,就是现任的赤城都督江海。江都督深通韬略,文武双全——呃,太深的东西末将也说不出来,反正,他跟末将这种大老粗不同,是那种有脑子的人。”

孟聚瞄了吕六楼一眼,他说:“江海吗?”沉吟片刻,孟聚终于还是摇头:“这是大事,但不是急事。六楼你一时上不了手的话,不妨先考虑一阵,暂时不急着定吧。”

吕六楼也是机警,见到孟聚不答应,于是知道他不是很喜江海。他顺势换了个话题:“镇督,中原局势震荡,我们在北疆也时有听闻。镇督从那边回来,不知可有些什么新见闻?”

想到那一路所见被烧成白地焦土的城镇与乡村,那些抛露在露面上的白骨,一路见到那些骨瘦如柴的难民,孟聚叹了口气:“要说见闻,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吧。这趟兵灾,是中原的大劫,无论拓跋和慕容家谁胜谁负,这大魏朝都算是完了。”

孟聚盯着自己杯中的茶盏,看着茶水的涟漪,他轻轻搁下了杯子。

“这趟南下,我在洛京那边见了不少人——”

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吕六楼,那严肃的表情令吕六楼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他直觉地知道,接下来的谈话会是很重要的。

“其中有些人,是南边过来的。”

吕六楼陡然倒吸一口冷气:“南边的——人?”

“对,他们对我朝的内战很关注。按照叶家家主的判断,今年以内,北疆边军必败无疑,但南朝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慕容家不会是他们的对手。如果南朝真的开始北伐……六楼,朝廷看来是挺不了多久,我们要早作准备了。”

至于要做些什么准备,孟聚没提,吕六楼却也没问——肯定不是跟南朝打仗的准备了。两人心里有个心照不宣的默契:这鲜卑人的朝廷,早已不值得再为他卖命了,是该为自己找后路了。

吕六楼饶有兴趣地问:“镇督,南边的人找上您,他们说些什么?他们可许了您个几品的官呢?”

“六楼,他们说了些什么,那倒是无所谓——老实说,他们说得很好听,但我不是很相信。关键是他们主动联络我,这才是重要的。”

吕六楼想了一阵,还是摇头:“镇督高深莫测,末将惭愧,还请镇督指点。”

“他们找我,就说明他们容得下我。对于那些离得比较遥远、对中枢威胁较小的边疆军镇,只要我们态度恭顺,中原政权就有可能留下我们这些边疆军镇作为阻挡草原魔族南下的屏障。所以,不管朝廷风雨如何,我们将来的出路都是没问题的——哪个做皇帝,他们都要咱们这些丘八在北疆挡魔族的。说老实话,南朝封我个什么官,我倒不是很在意。我们当武将的,最靠得住的,还是手上的刀剑和身边的兵马!

我不在乎谁得天下,谁得天下都比现在这乱糟糟的样子好。我们北疆的根毕竟还在中原,现在中原大乱,我们都成没娘的孩子了,断了根的树,太难了。”

说到这里,两人都是嘘叹。

聊了一阵,吕六楼便告辞了,送走了他,孟聚回厅堂里坐着,房间里空荡荡的,看着那支点了一半的红烛出神,闻着那充满甜腻脂粉味的气息,想到自己是在一座青楼里留宿,孟聚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堂堂军镇大将,流连青楼不归,这名声实在不好听,对自己威望也是有损。

想来想去,孟聚决定干脆还是住回军营算了。他招呼一声:“外面的,进来了。”

两名亲卫应声而入:“大人,请问有何吩咐?”

“通知外面弟兄,收拾东西,我们这就回营去吧。”

两名亲卫出去传令,孟聚也站起身,环视四周,看看自己的衣裳和零散物品是否有掉落的。这时,他听到身后的门帘声响动,一个清脆的女声怯生生地响起:“大人,您……要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