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天遁难知 太渊在北(第2/5页)

余慈对此不置可否,相对于灵辰宗,他这几日和百炼门走得还更近些。

毕竟早年上清宗与百炼门是一脉的盟友,而离尘宗与百炼门的关系也是颇为深厚,于舟老道更与百炼门主许央是忘年之交,百炼门在此的主事,则是许央的亲弟弟。

几层关系摞下来,其实都不算外人。

严格来讲,余慈叫许奎一声师叔,并不为过。

当然,许奎现在是绝对受不起的,两边越走越近是真。

余慈重塑照神铜鉴,虽有心炼法火之助,炼制起来,没什么问题,可是制器之道,远不是这么简单。

当年许央传授他相关手法时便讲过,制器之法,有塑模、贯脉、合气、通变四步四法,不可或缺。又有因器成符、因符成器等制炼规则。

余慈现在,显然是因符成器,是要将自家的体系,通过照神铜鉴表现出来,只是玄门、魔门的根底终究有所不同,最初余慈为了完全掌控起见,选择的材料倾向于魔门法理,如今用以玄门法度,自然不太合适了,就算有心炼法火,也不能将相关材质完全烧炼转性。

这就需要补充部分材料,许奎在俱净坊镇守多年,手边过的材料种类不可胜数,正是此中的行家,和他交流,余慈受益匪浅。

几日交流下来,让余慈明悟,就算是“因符成器”,也能够利用材料,反向施加影响,效果甚至要更好。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符与器的平衡,实现法器结构的和谐统一。

余慈总算明白,为何许泊在百炼门进修数十载后,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成为辛乙的弟子,百炼门确实有这个环境和底蕴。

他几乎每日都在对照神铜鉴进行调整,反正他在俱净坊,什么都可以缺,各种制器的材料绝不会缺。本来已经到了极限的制炼进度,竟然因为短短几日的谈话,硬生生又前提了一些。

如果以余慈心目中的完整架构为参照,现在他手中的宝镜,已经可以算是完成了约三成。

此后每进一步,都可能会耗费巨量的精力,还有价值不菲的材料,但能够提升速度,已经是最大的收获。

不过今天,余慈到百炼门这边聊天,两人之间的话题切换得比较快,能看出来,许奎有点儿心不在焉。

许奎也是忙人,说不定就有什么事儿呢,余慈见此便提出告辞。

哪知许奎反而叫住了他:“天君且慢,我有一事求教。”

“哦?”

相处这几日,许奎倒是头一回开口求人,余慈挺好奇的:“有什么事儿,奎叔你说就是。”

许奎粗豪的脸上有点儿忐忑的意味儿:

“天君,我冒昧问一句,当初,您和东海那位大战,似乎是用了太渊惊魂炮?”

“海人异族的太渊惊魂炮?”

“正是。”

余慈有点儿意外,但还是点点头,随即就问:“我记的那玩意儿,是四明宗要去了。路上虽有波折,如今还是运到了吧。”

他这是明知故问,其实从三环城起,太渊惊魂炮就一直在他的心内虚空中,直到洗玉湖,研究够了,才看在沈婉面上,也看在虎辇玉舆隐轮之车的份儿上,还给了随心阁。

据沈婉讲,北边四明宗和百炼门都等得跳脚了,白秀峰也不敢耽搁,一路转运,此时想来也到了地头。

许奎却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只说:“到了到了。”

“做什么用的?仿造?用在抗魔一线?”

许奎有点儿招架不来,只能含含糊糊地道:“大概就是那回事儿吧……也不瞒您,这几日,大兄他就琢磨这物件儿去了,就是不太顺。”

余慈听得就笑:“用起来确实不那么方便。”

当日余慈能使动太渊惊魂炮,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对诛神刺剑意的熟悉;

对太玄真意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