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与死同游 击浪飞舟(第2/3页)

无关能力,无关心志,就是一个层次和法则的问题。

在扑杀了前后几十上百波死魔冲击后,这个答案,在余慈的心里越来越清晰。

努力是徒劳的、前路是黑暗的、困难险阻会是越来越难以抗拒的……

这是个让人气沮神丧的结果,偏偏所有的现象,都在证明,这才是现实!死魔们虽是被抹杀,但他们垂死的、尖锐的啸叫声里,就这么欢呼着:

你,听到意志崩裂的声息吗?

真正可怖的死亡,从不是激烈的、轰动的、带着刺耳的喧嚣,那只是某种“形式”,真正恐怖的,应该是那骄阳下的冰雪,融解消失,都带着理所当然的神气。

余慈无惧于“形式”,他对死亡太熟悉了,熟悉到看得腻歪,但又不能无视,死亡就是用这些“形式”,用有效率的手段地杀死你。一旦不能得手,它马上就回到最本质的层面去,用那让人发疯的“耐心”,也用所谓的“理所当然”,最终赢取胜利。

发如雷霆,止如盘蛇;虚如烟梦,实如山岳。

故而余慈感叹:真是高手!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余慈才有此感叹,否则他在天穹之顶呆上一百年,也不会“兴奋”起来。自此刻起,死亡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成为切实可见的敌手,他正在和死亡你来我往,殊死搏杀。

进入一个熟悉的领域,他心中便似蕴有了一种汩汩溪水般的活性,让他习惯于死亡的压力,但并不麻木。

如此,转眼就是十二个时辰。

承启天燃烧起心炼法火,死魔被压制,虚生老道准时前来,开始当起了帮工,这是余慈喘息的时间,他重又来到天穹之顶,在小五护法下,开始恢复。

未来肯定有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过程,但余慈也有准备。这次移转心念到这里来之后,他就再没有在短期内回去的意思。

他要习惯与死亡结伴同游。

现在这个阶段,也许还是入不敷出,可他毕竟有一个思路,并且有支撑下去的力量,终究还是看到了一点儿光亮,他便追着这点光亮,专注进入,恰好也洗去世间一切芜杂干碍,任时间如水一般,顺畅流过。

※※※

幽蓝近于墨色的天空中,一艘小巧的飞舟,疾掠而进,其颜色与天空颜色相近,外围撑开一个光罩,但由于高速飞动,和天空高温环境摩擦,形成了一圈红莹莹的光边。

飞舟中,游蕊薄唇下抿,看外边让人窒息的墨蓝色。

这里是碧落天域,一个还丹修士绝不应该到来的地方,像她所在的四千里高度,其温度足以熔金销铁,再加上无处不在的磁光磁火,若她不借助座下“击浪飞舟”,不用两息时间,就要身化飞灰,死无葬身之地。

可对如今的她来讲,在北荒,或许只有这里,才有点儿安全感。

碧落天域是隔绝九天外域和修行界生灵圈子的唯一屏障,只是这屏障不是一层均匀的厚膜之类,其结构相当无规律,无数劫以来,也时时刻刻都在变动之中。

根据记载,碧落天域最厚的位置,达十余万里,最薄的位置,上下不过数千里,这种简直就是荒谬的对比,却实实在在是碧落天域的常态。某些贪方便的步虚修士,前往九天外域,就想选择“捷径”,专门找那些碧落天域薄弱的位置,但事实证明,这就是取死之道。

越是薄弱的碧落区域,其透出的修行界的生灵气息就越是浓厚,在其上面,简直就是域外天魔的乐园,相比之下,那些厚度惊人的地方,往往因为独特的环境,成为天材地宝蕴生之地,长在九天外域修炼的修士,常言“福人穿山过,魔头沟里埋”,即是如此。

相对来说,北荒上空的碧落天域,就是比较类似于“沟壑”的,其厚度不超过七千里,至少在百年之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真正要到九天外域修行的人,会绕道断界山脉、阴山甚至是北极等地,少有会到这儿来冒险的。而普通步虚修士飞行,一般在碧落天域下部,即不超过三百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