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追源溯流 藏洗日月(第2/4页)

如今余慈终于把这个弯儿给绕过来了,经过近一天的考虑,他心中有数。念头微动,星辰天诸星闪耀,以星辰为窍眼,以气机为符形,转眼凝成一符:

藏洗日月存炼符。

此符属于二十八宿层级,正是联系太阴炼形法和玉宸启灵开天地门法的枢纽符箓。余慈之前动用玉宸启灵之术,坦白说是有些唐突了,若能将藏洗日月存炼符修毕,必将是另一番景象。

此符之妙,一在藏,二在洗,三在炼。纳天地之气曰藏,濯灌曰洗,取其精者为炼,余慈放出此符,整个心内虚空便像是汩汩流淌的小溪,所蕴元气开始明显的流淌冲刷。

六欲浊气先一步被排除,此外天地元气亦取其精粹,重分阴阳动静,在此过程中,一应杂气均按照由精到粗的基本原则,分门别类,规划流动秩序,这与之前,由玉神洞灵篆印控制的虚空法则有些相似,但更为精细。

余慈心神一直关注,而北方星域,玄武之上在灵光海中呈现,动静吞吐,与承启天相接。

便在藏洗日月存炼符发动到极处之时,他终于窥准了目标,玄武法相无声发动,承启天中有两道纤细如针的细芒,就那么给抽吸上来,纳入灵海之中,而寄托生死玄机的北落师门,则在这一刻亮度骤增,连闪几闪。

洞府中,余慈猛地睁开眼睛,手指自丹田而起,一路上行,点过诸窍,至脸面印堂稍停,最终落在百汇之上。

与之同时,他脸面贲红,几见血光,紫府之中,元神真性倏然显化,却是一个面目与余慈相差无几的小人儿,高约三尺,有两道金光自其双瞳射出,烛照全身,通透无碍。

刚刚从承启天摄来的两道“针芒”,便这样化入他神魂元气之中。

吸取还算顺利,余慈却是低咒一声:

天杀的燃髓咒!

只来得及咒这么一记,他就将心神集中。眼下的感觉有些奇怪,神魂元气似乎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像是坠了两块磁石,使得原本流畅运转的气机,变得凝滞。

但很快,当余慈习惯了这样的状况,气机反到因为异类的加入,稍稍密实了一些,并将“异类”消化——变动是相当微小的,如果不是余慈时刻高度关注,说不定就错过了。

这“异类”,就是在当初他运用玉宸启灵之术,开启天门,从天上“摄”下来的日月星三光精气和域外杂气中,最具价值的东西——玄真。

玄真,全称玄真之英,也有修士称其为“至粹玄真”的,乃是九天外域的特产,其来历一直有些争议:

有人说,那是广袤宇宙之中,生出的性灵种子,是没有受到“六欲浊气”浸染时的纯粹状态,带着先天生机,一旦受到沾染,则会演化为各类生灵;

也有人说,那就是最为原初干净的天地元气,只有在其萌发的特殊时段、特殊节点上,才能见到一丝一缕;

更有人说,那是开天辟地以来,残留的一点儿鸿蒙灵物所发,存在着追溯源头的道标,也保存着混沌初开时的印记。

一般来说,第一条是比较通行的理论,其余两点各有支持者,也各有一些理论做支撑,但有一点则是共识:

至粹玄真最大的作用,就是给身陷在“后天”状态下的修士,提供一条回返先天的捷径,弥补其随寿元消耗而日益减少的先天元气,并将不停消耗先天元气的神魂肉身,改造成能够自我完备的最佳状态,为破“长生关”做准备。

得到这两丝“玄真”,余慈估摸着还是巧合,他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思,看看这玩意儿能不能带来扭转乾坤的力量。

试验完毕,他就有点儿失望,一来是变化幅度太小,中间还受燃髓咒的干扰,对不起期待;二来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

都说至粹玄真能够弥补先天元气,这补多少,总该有个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