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3页)

萧凌:“问题在于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换呢?”

邵谦很自信道:“来之前,我就打听过,山脚下小镇里有几户人家喜欢字画,我准备抄心经拿到镇里去换。”

说着,他从自己的行李箱里取出一堆装裱好的卷轴和笔墨纸砚。

萧凌睁大眼睛:“不是说不让带生活必需品以外的东西吗?”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对我来说,这都是生活必需品。”邵谦严肃道,“我一天不写字就难受。”

导演组:“……”

铺好了纸笔,萧凌道:“那也能让我写写吗?”

邵谦:“你也会书法吗?”

萧凌抿唇道:“还可以,邵老师可以看了我写的字再做决定用不用。”

萧凌提笔默写《心经》,《道德经》还有《大学》里的几篇名作,邵谦在他背后看着啧啧称奇。

“你这得是从小练字,才能写得这么好,家教很严吧?”

萧凌想了想小时候陪自己练字的少傅,低头道:“家教……也不算很严。”

邵谦把萧凌的字画拿去小镇里,果然换回来了不少好东西。

等到晚上,他们打开小橘灯,坐在一起围在炉子前烤火。

农村夜里湿气重,陈国华的腿脚不太方便,萧凌就找了块小棉被盖在陈老的腿上。

结束一天的农活,他们几个都很熟悉了,于是就随意聊天,成了“围炉夜话”。

聊着聊着,邵谦就讲到萧凌字写得好,极其有天赋的话题上。

萧凌却回答道:“其实我在书法上没什么天赋的,小的时候我还很不愿意练字,直到有一个人他想了很多办法,才让我对练字有了兴趣。与其说是天赋,我认为是老师教的好而已。”

邵谦摇头道:“别谦虚哈,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

萧凌苦笑:“我只是实话实说。”

陈国华道:“这个我相信,勤奋比所谓天赋重要多了。”

陈国华讲起了自己过去的事,他小时候人们生活都比较混乱,上学上了一半后失学,后来即使恢复高考,年纪上又过了线。

他不愿意放弃梦想,于是跑到北新电影制片厂去打工,一边打工又一边去旁边的戏剧学院旁听。

有时候会被赶走,他就蹲在门外听。

后来电影制片厂的厂长,也就是戏剧学院的院长看到了他,给了他一次机会,把他派去话剧中心当学徒,就么一步一步走下来,才有了现在的国家一级话剧演员陈国华。

于是陈国华道:“我没什么天赋,也没经历过系统的指导,最多的就是练习,就是不停的练习。我那个时候口音特别重,台词让人听不清楚,当时院长还说‘声台形表,台词排第二重要,台词都念不清楚的,也配说自己想当演员?’”

陈国华一直记得院长的那句话,苦练台词,才有了今日。

王导也同意这个说法:“我嘞,北上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又不识得什么人,没人愿意让我做导演,我就从美术干起啦。”

“美术?”萧凌,“怪不得人人都说王导您拍的剧审美都很好呢。”

“是啦,美术,置景,灯光……什么都干过,最后当了几年副导演,有一天呢个制片对我说,这个剧你可以试试当导演,我想那我得把握机会,逆水行船好过湾啦。”

几个人越聊越舒心,越聊越觉得彼此观念相和。

虽然他们的身份职业年龄个性都各有不同,一个是刚成年的爱豆,一个是久经考验的名校主持人,一个是从学徒爬起来的表演艺术家,还有一个北上拼事业的导演……但在此时,不同的人生经历,却让彼此能够更加的理解,相合的思想观念不会因为年龄身份的鸿沟而出现裂痕。

他们的交谈让导演室整个安静下来。

总导演不断地在本子上记录素材,确定节目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