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拉风冒烟双爵爷(第3/3页)

第三项改革,就是分南北而治了。

所谓南北,指的不是地域,而是南人(汉人)和北人(契丹人)。

汉人善于耕种和建设,而契丹是马上民族,耶律宗全不认为大家全部下马种地是个好主意。改革固然重要,民族特色也不能轻易丢弃啊。

分南北而治就十分重要了。契丹人继续骑马放牧,专门给汉人划分出一片疆域,用来开荒耕种。这听起来和先前似乎差不多,但先前只是个临时性措施,现在却是国策,意义完全不同。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汉人可以自由行动。

既然汉人和契丹人地位相同,当然不能再限制汉人的活动范围,更不能规定汉人只准耕种。若是有汉人偏偏喜欢放牧,他也有权那么做。

相应的,有喜欢种地建房子的契丹人,更应该给予鼓励——这正是耶律宗全改革的根本目的!

只有出现汉化的契丹人,以后才有可能跟随道士学本事。如果只是分南北而治,契丹人还像现在一样,全体以放牧和抢劫为生,即便忽悠来高人,估计人家也不肯收野蛮人兼强盗为徒。

至于设立南北大王,学大齐搞爵位制,这都是附带的。

听完萧峰的讲述,大臣们陷入沉思。

孙蒙对思考国家大事没兴趣,他在意的是不能被别人比下去,即使对方是契丹皇帝也不成。

“小道士,朕决定了!”孙蒙忽然叫道,“这些大内侍卫,朕要赐给你做护卫。”

秦行之糊涂了:“这话说的,他们本来就打算投靠贫道,用得着你赐给我?”

“不一样,朕的意思是,他们仍然算大内侍卫,属宫廷编制,由朝廷发饷,朕特旨赏赐他们负责护卫恨天伯。咱这可都是武林高手,人数少点,可随便一个对付十个八个契丹人很轻松,长脸呐!”

“这不合适吧?”秦行之看向文良纯。

皇帝的大内侍卫,赐给臣子做护卫,即使小道士懂得不多,也知道与礼法不合,恐怕大臣们不会同意。

谁知文良纯却捻须点头:“陛下睿智。”

大臣们从沉思中惊醒,纷纷表示赞同。

这件事得分从什么角度看。它固然不合规矩,但说有悖礼法就夸张了。皇帝派侍卫保护大臣,特殊情况下历史上也不是没发生过,道理上说得过去。

最重要的是,由皇家发饷的侍卫必然忠于皇帝。

这就像大齐兵马,发饷时首先必须强调饷银来自皇帝陛下,长官只是过把手的执行者。如此士兵感激的只能是皇帝,谁想带他们造反,根本不可能。

这群大内高手投靠小道士,大家还要担心小道士依靠他们作乱呢——虽然这基本不会发生。

皇帝赐大内高手给小道士,就完全避免了这个可能。

于是秦行之得意了。

契丹南院大王,大齐恨天伯,双料爵爷史上绝无仅有。更是一下子拥有了七十多名亲卫,有大内高手,有契丹勇士,这要是拉出去溜,绝对拉风到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