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先斩后奏(第2/3页)

“如此说来,这次大军出塞。国公大人,确是欲北上阴山?”

李靖不由目光闪动,这次北进之前,嬴冲只说要扫荡匈奴左翼诸部,却从不说最终的目的地,与退兵的日期。

故而他早有此疑,猜测嬴冲提六十万兵北上,其意绝不止是入草原,劫掠杀戮一番而已。

嬴冲则笑着反问:“那么李将军以为如何?”

“正其时也!”

李靖亦是面透笑容,心想别人总喜欢将嬴冲,与那位故安国公比较,认为是将门虎子。

然而在他看来,这位国公的气魄,却远非那位大帅能比。

嬴神通的兵法,或者更有胜之。可如论纵览全局的眼光与格局,却是他眼前的这位,更胜一筹!

“即便大人无有此意,末将也要建言,这正是绝佳良机!能参与此役,也是末将之幸!”

草原人并无城池,喜逐水草而居,而在匈奴人的地域中,位于阴山南麓的楞河,无疑是草原中,水草最丰美的所在。

每年入秋,匈奴人近七成的牧民,都将汇聚于此。近八成的牲畜,要依靠这条河流觅食。

而据他所知,在入秋之季,牲畜如不能积蓄足够的元气,是过不了草原寒冬的。

此时秦军北上,可谓是正击匈奴之要害。

“果不愧是本公看重之人!”

嬴冲闻言,也一阵哈哈大笑,随后目望北方:“那么这次你我,便联手踏平阴山!”

……

嬴冲将豪言壮语发下,可当实际执行的时候,却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

首先是秦军各部士卒,都为此惶恐不安,直到出寨十余日,所有人才被告知,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阴山南麓,匈奴人最核心精华的地带。

随后那惊惶的情绪,就在各部中扩散开来。毕竟是远至三千余里外,北虏胡人的地域作战,很多人都感觉陌生与不安。

且自大秦立国以来,还从未有秦军,远至阴山这一地域与外族作战。

——哪怕是七年前,李亿先北上之时,亦不曾深入到阴山附近。

而匈奴全盛时,二百五十万控弦之士的威慑力,亦非同小可。

不止是普通士卒们心绪不宁,那些大小部将们,也是一样。在许多人看来,阴山南麓那地方,就是死地!

他们原以为嬴冲,只是打算在草原扫荡一番,就会回归。从没想过这位,真正的目的地,是阴山楞河。

好在嬴冲在军中,已有了很大威信,又有这一次李靖于无名坡的大胜。军心摇动了几日之后,终于安定了下来。

主要是后路已断,此时秦军的周围,充斥着匈奴人的游骑。任何人想要离队逃逸,都没可能逃出匈奴人追杀堵截。

如此一来,秦军上下,倒是充斥着一种悲壮之气。如今之局,已没得选择了,所有人反倒能平静坦然以对。

其次的问题是粮草,这次嬴冲带来的粮草很多。中军里有大量的四轮粮车,高达数万。其中光是各种粮食,就高达二百四十万石。又因秦军弃用了战马的缘故,所以粮食的损耗,远小于匈奴。

以每位将士,平均一日损耗十斤粮草来计算,这二百四十万石,就足够全军四十日所需。此外他们的后面,还有许多的牲畜跟从。总计有二百万头,亦足够六十万人,吃上两个多月。

这些食物,如只为扫荡草原,确实是足够了。

可嬴冲的目的,却是大军直进阴山南麓。综合考虑,至少需储蓄半年以上的粮食,才能保证万全。

故而沿途中,嬴冲不得不遣军四出,搜刮匈奴各部,以战养战。

可他们在初入草原时,成绩还算不错。掠夺了足足一百二十万头牛羊,为大军增了一月之粮。

可同时他们也救出了十余万秦人牧奴,这些牧奴只能随军而行,也是十几万张嘴。需要吃喝。

之后待秦军深入千里之后,匈奴人就有了警觉。以游骑时时刻刻,关注着秦军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