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有读书人养浩然正气(第2/3页)

……

世间修行,虽然被统一的六个大境所诠释,然而三教各家,侧重却不同。

佛、道两家讲究出元神、练金身,认为人体内有“神”住于体内,将神找到凝练,便能从人升至神灵。

是以佛道往往最易出陆地神仙。

而最常见的武夫,只在肉身上下功夫,认为人身就是最大的宝库,从内挖掘潜力,便将气血炼的如大日江河般磅礴。

武夫修行坚信人就是人,天地间顶天立地的人。

但人力有时尽,很多武夫的肉身修行,都被约束于命火纯阳境不得寸进,之后便被迫转入佛道成神体系,世间少有武夫,能将肉身之路走到最后。

儒家和剑仙一脉,则讲究一股子“气”。

气,在儒门和剑仙一脉叫法也不同。

剑宗称之为“剑气”。

这股“气”,是他们心念、修为、道理等合一的产物。

剑仙剑走偏锋,一剑之下,这天地之间无物不可斩,一生修行全在“极于剑,极于心,剑心不染尘”的剑气上。

儒门叫“浩然正气”。

为了追求这股气,读书人平日里修养自身,正心诚意,以求做到知行合一,让人身贴近最古朴的大道本貌。

儒家修行的最终境,是使得自身成就圣人,一言可天下法,为世间众生阐述道理,制定规矩。

这在儒家,谓之立言。

据传,立下一条“山上仙人不得参与人间王朝之事”规矩的,便是儒家的那位老人。

那位,已成圣。

……

三教正宗,儒释道。

儒门是入世最深的教门,而儒门所出的大神通者,一直不比佛道二教少。

如今的隋唐两朝中,皆有着各种儒门大儒坐镇。

其修行纲领,在于“诚意、正心、修身、养性、格物、致知”。

若能“诚意正心”者,品格自高,便生“浩然正气”也。

心正,则气浩然。

自然无惧奸邪。

此刻,眼前的这读书人柳逸,身上就有一股浩然正气。

虽然还没有至儒门那些神通广大的先生、圣人地步,但这种至刚至强的读书人正气,的确够资格打开前辈的剑袋

柳逸昏睡的此处,正是五十年前其中一位奇侠牺牲自己陨落的地方。

这读书人从此过路,被陨落在此的那位前辈残念发现他身上的读书人正气,选为继承遗志,驱杀恶鬼的人选,也的确是再合理不过了。

孟寒蝉也接过那剑袋打量了一下,嘴唇微动,用传音入密的技法暗暗告知陆青萍,“剑袋中的确存在着一股极其凌厉的剑气,但是我们七人中任何一人要想打开,至少得修为至天人玄关境才可,看来,也真的唯有他才能打开剑袋。”

剑袋中的剑气应是当年那位奇侠的最后一笔。

凭这地上的灵符看,那三位前辈当年至少是天人玄关境的高手,体内已经出现了天地气息。

所以,这剑袋乃是天地气息练就的法器一类。

而那几位奇侠,更是正义人士,自身法器岂会不设下手段,以恐被恶人得到,以之为恶。

这剑袋如果不是力量到达,蛮横破开,便唯有这读书人的浩然正气才有资格开剑袋。

能有浩然正气者,必然心术纯善。

但,就算能开剑袋,柳逸仍还是个普通人。

这陆青萍心里叹息,想起了儒门修行的不同。

不算走修行六境的修行者,真正的儒门书生修行起来,前期根本与凡人无异。

他们只是正心诚意,修养自身,治学道理,研究学问,养那股浩然正气。

这些人,前几十年修行间,手无缚鸡之力,肉身孱弱。

但一旦将学问道理做到了极致,到了老年,就是真正一气动山河,神鬼惧惊的时候。

读书人养一身浩然正气,写道理以敬天地,则天地自然敬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