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郡国(第2/3页)

没有多余的天地防护大阵,这也是防备魔尊级的魔族强者突然潜入到北陵郡国的腹地滥杀一通,重创北陵郡国的后备力量——这时候也只有军中才不怕魔族强者的突袭。

除此之外,陈海与众人商议,决定将在丹霞渡以北、丹霞岭以西一座叫延庆的小城之中驻扎,并将延庆小城更名陵州,作为南镇驻地进行扩建。

陈海亲自兼领南镇大都督,统辖紫柏山、万涛河两条防线的守备。

符思远担任掌握宗门事务的天枢院使、姬江野担任署理郡府侯国政事的崇政院使,以及秦虎山、奚同光担任辅佐防备军务的左右国尉,加上元周,可以算是北陵郡国除陈海之外的五大巨头——左耳、苍禹倒更像是陈海的家臣,除了协助陈海处理封邑事务、执掌侍卫亲兵外,在郡国之中的权柄,却是不如符思远、秦虎山、奚同光、元周、姬江野五人。

这也是烈帝秦冉的任命安排。

接下来就是兵马的调整。

原北陵军部分,再从西撤北庭防卫军及西撤宗族子弟里抽征将卒,凑足一百五十万人马,编入北镇军。

北镇之下不再分都护府,直接统领屏马山以北的北线防务。

在陈海南下期间,龙骧先遣军以及一部分北陵军,已经在谢觉源、苗凤山、董良、苍禹、姜晋、雷阳子等人的统领下往南转移,此时已经集结到丹霞渡准备迎战从雍京而来的魔兵。

南镇将下设五个都护府,分守紫柏山三个隘口以及在万涛河下河形成两个防御支撑点,这主要是紫虚宗、万仙山、元阳宗、玄皇殿四宗的原班人马组成,每个都护府编一百万兵马,分别受奚同光、秦虎山两人节制。

而天鹤宗等三宗兵马,以及北陵军部分,再加上从紫虚宗、万仙山、元阳宗、玄皇殿四宗抽调一部精英将卒,将组建三百万人马规模、受陈海直接掌控的南镇军。

陈海还同时将秦谦、符少群等将领都抽调出来编入三十万人马龙骧军,作为他的王都禁营军。

所有的人马调整,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减少干扰,这么一来,整个北廷郡国除了腹地郡县侯国的地方防卫兵马,陈海在各条战线能直接调用的兵马编有南镇军、北镇军以及归属南镇所辖五都护府以及龙骧军共计九百八十万。

除去天南国、越国直接派入的精锐援兵,就大崇旧有势力而言,此时也就烈帝秦冉在安泽的四百万兵马有些战斗力,南黎、南诏以及安西三大郡国,名义上还能各编三四百万兵马,但是能剩多少战斗力,就真的很难说了。

南黎宗阀世族逃入云岭,治下凡民不足五亿,怎么可能供应得了包括驻守安泽城的玄元军、南黎防卫军在内的八百万兵马?

同样的道理,南诏诸宗也放弃大片的土地,逃入岷山,此时仅在岷山西南拥有不到十亿的治民,同样难以供应四五百万的精锐将卒进行长期而艰难的御魔战事。

安西诸宗一度想将麾下兵马缩减到一百万左右,因为安西诸宗手里所掌握的资源,也只能勉强维持那么大规模的兵备。

相对而言,北陵郡国接纳二三十亿人族逃到紫柏山以西,即便途中饥馑疫病而亡者数以亿计,但也使得北陵郡国此时所辖的凡民,包括燕州在内,逾六十亿。

事实上,也可以说大崇所残剩的最后一部分元气,也主要都在北陵郡国了,然而也唯有如此,才能支撑住上千万精锐兵马的战事消耗。

陈海并不想缩到万涛河后面被动的防守,在藩国之事梳理好之后,他就直接率领龙骧亲卫军越过万涛河,抵达丹霞渡东南三千余里外的太华山。

太华山仅能算紫柏山在万涛河南岸的余脉,山脉绵延两千余里,仿佛一座狭长的屏障,横在万涛河的南岸,挡在丹霞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