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谢觉源(第2/3页)

甚至这时候,陈海就需要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沥泉,进一步扩大在沥泉的天机战械生产基地,要在玉庭山以西,继续修筑新的通道出来,保证物资运输的通畅。

这时候除稳定京畿形势、整顿军务有大量的事务要忙,以九藩六阀为代表的宗阀势力,也因为宿卫军的大溃,更加倍躁动起来。

每天的军情文函,犹如雪片一般飞入就建于玉灵山东麓的太尉府。

太尉府与左丞府以及执掌天下宗门的天枢院等中枢机构,都在皇城之中,以太尉府、左丞府最为核心,由于太尉府位于玉灵山东麓,又称东府,左丞府位于玉灵山西麓又称西府,东府又与太妃杨巧儿所住的仁寿宫,仅隔着一道朱红色宫墙。

这段时间的事务太繁忙了,即便有孙干、姚志、姚启泰、周景元、薛存等人相助,陈海还是忙得焦头烂额;宁婵儿也是暂时留在太尉府,协助陈海处理军务。

陈海到姚文瑾统领的第三镇师大营,与姚文瑾研究过第三镇师出兵铁城岭、进攻武胜关的方案后,与苍遗遁飞回太尉府,看到大殿内正帮他浏览公函的宁婵儿,手里拿着一纸帛书,秀眉紧紧皱起来。

陈海走过来,从宁婵儿手里接过公函,却是黄双传文通禀雁荡原最新的势态。

凉雍郡苗氏,已经完成了兵力集结,六十万铁狼军聚集到潼口东北方向约五百里外的斩马岭,而此时河西在卧龙城所聚集的兵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五十万之多。

目前是初夏五月,从斩马岭到潼口城,外围洪水滔天,只有紧紧挨着秦潼山西北麓的坡地,有通道能直接进攻潼口城,但这条通道相对狭窄,而龙骧军战禽营可以从秦潼山西麓深处快速出击,这诸多因素,使得六十万铁狼军暂时还没有从斩马岭出来,对潼口发动猛烈的进攻。

但不管怎么样,潼口、天钧、雁荡等城的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了,陈海再不派援兵过去,以黄双、阎渊所部不到四十万兵马,是很难挡住河西、凉雍军加起来已经有一百一十万的联军的。

“是到放弃雁荡原的时候了。”陈海微微叹道。

同在公厅大殿里协助陈海处理公务的孙干、姚启泰、薛存等人皆是一惊,说道:“雁荡原是龙骧军起事之地,费尽心思经营多年,放弃太可惜了,而且龙骧军守住雁荡原,与华阳宗的结盟才成立,一旦我们从雁荡原将兵马撤出来,华阳宗或许会很快投降敌方……”

“龙骧军还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支撑多线作战,黄双、阎渊所部撤入易守难攻的秦潼山,才能确保我们没有后顾之后,”陈海说道,“至于天水郡,我会派人过去,劝吴澄、吴恩、屈锡元率族人迁入秦潼山……”

“吴澄曾与云崖将军率十万兵马,将董畴围于秦潼西关,吴澄最终还是让出一道路,让董畴率部撤回河西;而在那之后,吴澄又借口让云崖将军率部增援我们,由他亲自坐镇秦潼西关,”孙干带着极深的疑惑说道,“要是吴澄能让云崖将军多率几万兵马过来增援,我也不会疑他,但云崖最终只率得两万兵马进入京畿,吴氏、屈氏,未必就愿意率族人迁入秦潼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哪里管得了那么多?我派人去劝,愿不愿意还是要看他们。”陈海说道,让孙干他们立即拟定龙骧军第一、第二镇师四十万精锐以及上百万亲族、匠工从雁荡原撤往沥泉的详细方案,让黄双、阎渊那边执行。

陈海坐回到长案后,正准备将宁婵儿帮他甄选出来的重要文函通读一遍,这时候就便有两道极其强大的气息,直接往太尉府这边而来。

其中一人的气息他非常熟悉,乃是黄氏老祖黄岐玮,而另外一团气息似秋日暖阳般冲正平和,但绝不在黄歧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