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十四常侍(第2/3页)

英王赢述拆开云鹄鳞爪上绑着的筒管,取出密藏的油腊纸信,捻开细读,脸色更是骤变。

“燕京有什么消息传来?”赵无泰硬着头皮问道。

“文勃源这狗贼在燕京,为陈海、俞宗虎二人请功,皆授亭侯爵位,以燕然宫散骑常侍、都武尉将军衔,出任宿卫军都尉,各掌一营新军。屠太尉他们欲阻之,文勃源这狗贼竟然就从父皇那里请出一道帝旨,逼迫屠太尉用印……”

蜜月期间,英王赢述见文勃源皆以“先生”相称,文勃源也曾在英王府执掌内府事务多年,替英王前后奔波,是英王赢述得以掌握大权、绕过太子赢丹联络帝君的关键人物,功绩甚至要比陈玄真还要大,但谁能到才过去几年,英王赢述会满口喊文勃源“狗贼”?

文勃源最终效忠的是益天帝,效忠的是燕然宫宦臣势力这个小群体,而京郡八族则要求英王赢述与操弄朝政的阉臣割裂。

在太子赢丹之后,屠氏阀主屠缺执掌权柄受到削弱的太尉府,但诸京营军的将职除授,还是要通过太尉府草拟文书、加盖印戳才会正式生效。

文勃源可以推荐陈海、俞宗虎入宿卫军为将,但太尉府也能够力阻之,但文勃源专为此事请出帝旨,屠缺还要继续横加阻挡的话,到时候就不是屠缺与文勃源之间的矛盾,而是太尉与帝君之间的矛盾昭然若揭。

照例,屠缺还想继续阻止陈海、俞宗虎入宿卫军为将,就只能以请辞相挟迫,能不能逼使帝君收回帝旨还两话,这会让燕京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形势,迅速恶劣。

屠重政也是屠氏子弟,他没想到形势会陡然直下,也没有想到陈海这么快就会再度入仕,而且完全不介意身上直接打上燕然宫的烙印,与俞宗虎成为燕然宫十四常侍之一。

俞宗虎率部投诚,是河阳郡战事的关键转折点,功绩确实不小,所以册封亭乡等爵衔不算什么;要是俞宗虎不是两度叛变,令人厌恶,以他这样的战功,就算是册封乡侯都不算为过。

陈海此番明面除了助赵忠招降黑燕军一支残军外就没有其他功绩了,但关键是陈海三年前去职致仕,并非出于明面上有什么过错,将他以前的功绩以及这几年来沥泉对诸京营军的后勤支持等功绩都摆出来,文勃源为陈海请功册封亭侯等爵衔,也能算得过去。

京郡宗阀出身的满朝文武大臣,心里对陈海愤恨不已,却也没有什么能公开拿得出来的阻拦借口。

除了文渤源与屠缺之间的矛盾激化,更令人感到棘手的,或许就是陈海将与俞宗虎同时入宿卫军为将。

陈海治军之能,是他们许多人都是有眼目睹的,更何况陈海身后的天机学宫这几年在傀儡战械上的斐然成就令人心惊。

陈海入宿卫军为将,宿卫军的战力在短时间内会提升到何等恐怖的层次?会不会彻底打破京畿宗阀世族控制燕京的平衡?

而且照云鹄紧急传递过来的信函来看,陈海、俞宗虎都编入宿卫军为将,各掌一营新军,俞宗虎所治新军,自然是随他投诚兵马;而陈海所掌新军,那自然就是在松林岗受降黄双、乐毅所部残寇。

他们明明知道是陈海带着黄双、乐毅两部残寇,烧得他们在果子岭的大仓,这时候又眼睁睁看着陈海带着黄双、乐毅两部残寇,完好无损的编入宿卫军,叫他们怎么甘心?叫他们怎么忍得下这口气?

赵无泰与赵融对望一眼,他们自认为跟陈海还是有些交情,这种情形也完全无法说什么了,也知道今后彼此将彻底站在对立面,再没有重叙旧情的机会了,就希望不要有刀兵相见的一天。

英王赢述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既没有再说什么要收拾陈海的狠话,也没有说要治陈玄真他们的不察之罪,只是要让人将战俘赶入山谷里亲手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