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群狼环伺(一)(第2/3页)

陈海相信太子赢丹等人心里都很清楚,他们即便以最快速度击溃黑燕军,收复河阳、雁门等郡,益天帝及英王赢述,都不可能允许他们率二十万虎贲军再通过青龙峪进入京畿。

除了已经受到大挫的宁氏之外,没有其他京郡七族的支持,二十万虎贲军精锐不能退入京畿,在外没有立基之地,孤悬在外,是支撑不了多久。

与其北进河阳,与黑燕军仓促决战,还不如占据孟津渡与武梁山之间的河川慢慢经营。

而东北侧有黑燕军之威胁,太子赢丹麾下又兵强马壮随时有可能再返京畿,燕然宫与京郡八族虽然有些不对付,但矛盾暂时还不会显现出来。

西园军、宿卫军在经过快速扩编之后,兵员也都稳定在二十万与六万。

这差不多是此时诸郡供给京畿的极限了,毕竟要维持在孟津渡、武梁山一线的战备,所消耗的资源极其巨大。

黑燕军还是定期派人到聚泉岭购买兵甲战械。

除了淬金箭、淬金戟矛之外,黑燕军更多的还是从聚泉购卖大量的淬金甲片,甚至直接取走淬金铁锭,运到黑燕军在蓟阳所设的铸造场,自行锻造兵甲。

到这时候,不仅黑燕军,还是其他势力,差不多都搞清楚,除了练兵实录、机关傀儡术背后所谓的传承,聚泉岭真正令天人觊觎的核心优势,还是充足的淬金铁料供应。

这时候诸家势力也就都不难猜到聚泉岭就是从聚泉湖底挖掘矿砂,直接冶炼淬金铁料。

益天帝七十五年入冬时节,聚泉岭淬金铁料的日产出量,已经超过两万斤;而董氏控制河西三郡,一年淬金铁料的总产出量也就一百万斤,只抵得上聚泉岭一个半月的产量。

这时候诸家势力搞清楚聚泉湖底蕴藏着惊人的财富,但想出手独吞都已经也迟了。

在世子蔡畴的支持下,河西都护府将与昭阳亭侯府关系亲近的赵如晦、解锟等人调到狮城岭道院任职。

除了增加狮城岭道院的弟子人数、增设铸造场外,还额外调五百道衙兵加强在狮城岭的防务,与聚泉岭形成犄角之势。

河西与秦潼山隔着天水郡,聚泉岭名义上是附属于昭阳亭侯府、附属于河西的,但隔着天水郡及秦潼山西麓的绵绵绝岭,董氏就鞭长莫及了,无法直接控制聚泉岭。

董氏如此部署,也是防备那些意图不轨的势力,独吞聚泉湖底的宝藏,将河西踢到一边。

作为交换条件,就是聚泉岭要低价向狮城岭道院下属的铸造场每月供应一定量的淬金料;同时聚泉岭的铸造场,还正式从太微宗招募以孙不悔为首的数十匠师。

不管内心是否继续对董氏、对太微宗效忠,这都是陈海必须要让出去的筹码。

秦潼山是西园军的辖区,此时还有四万西园军精锐驻扎在秦潼关、南樟府及潼北府一线。

如果不同意太微宗直接将触手伸进聚泉岭的核心,没有河西董氏等势力的钳制,陈海实在将没有借口阻拦英王赢述派兵控制聚泉湖。

不管怎么说,聚泉湖此时受聚泉岭控制,但并不属于聚泉岭。

英王赢述即便不会与河西等势力撕破脸,但显然也不会让河西完全控制聚泉岭,毕竟谁都不清楚聚泉湖底的矿砂到底能炼出多少淬金铁料来。

作为顶级凡铁兵甲及黄级玄兵最主要的铸材,聚泉岭每年六七百万斤淬金铁的产出,已经足以改变天下格局;何况大家心里都清楚,聚泉岭的淬金铁料产量,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陈玄真上书建议纪元任、薛存率墨甲工坊西迁潼北府,也在入冬之前直接在聚泉岭东侧择地迁建。

虽说墨甲工坊依旧归陈海直接统领,但实际代表着燕京及京郡八族在聚泉岭的势力存在——此前西园军在潼北府的驻军都已经撤出,此时又增建潼北大仓的名义,调了五千精锐驻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