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武威神侯(第3/4页)

葛同颇有感触的继续说道。

“而宗阀子弟,可能在娘胎里就已用极品灵药洗经伐脉,生下来就是诸脉皆通的先天灵体,根本就不存在通玄境门槛之说,你说寒门子弟,如何跟他们竞争?”

陈海听了也是汗颜。

姚兴留给他的记忆虽然残碎,但大体还是知道姚兴在娘胎里,就因为姚母的修为极高,已然能用灵药将胎儿培养成先天灵体,姚兴生下来就具备四条灵脉,已经是相当于通玄境后期的修为,之后十三四岁就在七条灵脉的基础上成功开辟灵海,这些条件绝非寒门子弟所能具备的。

但这些都已成过去,理论上说来,姚兴修为被废,又被驱逐出族,甚至有一些记忆还被人为的抹除,那他到太微宗投靠舅父陈烈后,就已经跟姚氏没有丁点关系了。

顶替姚兴活下来的陈海,真要在太微宗有什么三长两短,也只能指望舅父陈烈替他出头,姚族绝对不会过问的。

“不过,宗阀势力虽然庞大,子孙也多,但真正能耐得住寂寞潜心苦修的子弟,却是不多,难以填满宗门;除了与金州诸族频频争战之外,北域妖蛮也日益威燕州的北境安全之后,军中需要大量的武勇之辈守疆御敌……”

听葛同说到这里,陈海接过话头,感慨地问道:“这才有了寒门子弟的出路吧?”

“此时还没有寒门子弟的出路,”葛同摇头苦笑道,“虽说宗阀能耐得住寂寞潜心苦修的子弟不多,但宗阀都拥有大量的家臣、家将乃至奴隶,甚至也有大量的平民为求出头,而主动依附宗阀。早期太微宗的道院,弟子有杂役、外门之别,宗阀出身的子弟,进入道院就是外门弟子,而规模更为庞大的杂役弟子,则从依附宗阀的家臣、家奴、附民中子弟里选拔……”

“那太微宗的情况什么时候有所改变,道院的弟子什么取消外门、杂役之别,而统称道兵弟子的呢?”陈海问道。

“姚师弟对武威神侯的出身也不甚清楚?”周景元问道。

陈海尴尬的一笑,姚兴放逐到太微宗之前的记忆,被人为抹除,缺失太多,他只知道武威神侯董良权倾河西,此时以天枢院副使、河西大都护、武威神侯的身份,统领着纵横北域的百万武威雄军,同时也是太微宗的太上长老,但董良到底是什么出身,因何崛起,他就不知道了。

“武威神侯也是太微宗杂役弟子出身,天资纵横,甚至能称得上大燕帝国千年以来之冠,虽说缺少修炼的资源,但在宗门修行二十年,还是成功踏入明窍境。即便如此,武威神侯在当时太微宗都不能正式进入内门修行。后北境妖蛮崛起,国朝天枢院从太微宗抽调大量的弟子补入军中,武威神侯虽然已有明窍境修为,但编入当时的河西军屡立战功,还是不能升迁,在百武副尉一职就停留了十数年,而武威神侯这期间都已经修入道丹境了……”

听葛同说起武威神侯的旧事,陈海听了也是心潮澎湃,心想陈烈此时也是明窍后期的修为,就已经是统率上万精锐武卒的都武尉将军,是微江大营的核心将领了,想当年武威神侯修入道丹境,都只能在一百人的队伍里担任副尉,真可以说是很不得志了。

葛同继续说道:“益天帝还在皇子时,蒙尘河西,在河西军与武威神侯相遇,有倾盖如故之交。在益天帝的相助下,武威神侯在河西军中才逐渐获得重视,之后武威神侯又助益天帝登上帝位,才最终封侯、整编河西军为武威军,继而以太上长老的身份,整顿太微宗的教务,道院弟子才统称道兵弟子,没有外门、杂役的区别。到这时候,河西诸郡的平民子弟,这才不需要通过依附于宗阀,就能进入太微宗修行,太微宗之内才有寒门庶族一系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