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第4/5页)

因为屋子内蜡烛熄灭,仆人端着烛台进来,见谢迁坐在黑灯瞎火的屋内,唉声叹气,不由上前给谢迁重新点燃烛火。

谢迁一摆手:“去,把户部杨应宁给老夫叫来。”

仆人道:“是。”

无论时间多晚,谢迁对于朝中大臣几乎是随叫随到,没人敢忤逆他的意思,尤其是像杨一清这样的后进。

等杨一清心急火燎赶到小院时,谢迁已把给沈溪的回信写了一半,不过内容质量实在是不高……谢迁发现自己连一个重点都没写。

“应宁来了?”

没等杨一清上前行礼,谢迁主动打起了招呼。

杨一清恭敬地道:“阁老,连夜召唤,朝中可是有大事发生?”

谢迁摇头:“要说大事倒是没有,只是听说之厚在江南之事。”

杨一清叹道:“在下刚有听闻,说是沈国公卸了魏国公徐老公爷的职,将南京军队权力交给各卫所将领提调,如此乱纲纪之事……”

按照杨一清的想法,以往沈溪做出任何改变,朝中高层看来都不可理喻,需要及时出手制止。

但这次谢迁却抬手打断杨一清的话,道:“事情没定数,再者此乃陛下的意思,怪不得之厚。”

谢迁又在帮沈溪说话,多少让杨一清感到意外。

谢迁道:“再过些时候,他便会回京,这次他路上应该走得很快,可能会跟陛下一起回来。到那时,朝中会进行人事更迭,老夫也有可能会请辞归乡,以后这朝堂,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谢迁萌生退意已非一天两天,杨一清皱眉回想,谢迁仅在他面前表现出退出朝堂的感慨已有好几次。

但杨一清又觉得这次谢迁的态度跟以往迥异。

杨一清心道:“为何谢阁老现在看上去更加失落,好像真就要走?莫不是被什么事触动,一时间对朝事厌倦起来?”

杨一清道:“阁老,这朝中没您不行,朝廷需要稳定啊。”

谢迁摇摇头道:“本来老夫跟你有一样的想法,觉得哪怕要退,也要等新老交接完成后再走。但现在看来,阉党乱朝时朝局仍旧能保持稳定,年轻后辈一个个成长起来了,老夫伸手去管的事情反倒一次次出现状况,或许真不如完全放手,如此也算对陛下,对先皇有个交待。”

谢迁的态度,让杨一清觉得很无语。

哪怕杨一清也觉得谢迁在朝中未必是什么好事,甚至他也想过让谢迁退下来,但现在真有可能会出现首辅致仕的情况,他反而感觉危机重重。

杨一清心道:“有谢阁老在朝,始终一些人不敢乱来,张苑不能乱国,沈之厚也会有所顾忌,但若谢阁老一走,看起来年轻后辈不用再戴着枷锁行事,但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恶果。”

“谢阁老请三思。”

杨一清弯腰拱手,诚恳挽留。

谢迁笑了笑:“以为老夫这一两天就要走?还是会有一段时间打理好所有事情……不过请辞致仕的奏疏老夫非上不可,看看陛下的态度吧。”

“之前老夫也提出过请辞,但陛下没准允,不过想来现在陛下已不需要老夫这样一个老迈昏聩,总跟他唱反调之人立在朝堂,激流勇退反而是最好的结果,看看以前的刘少傅和宾之,他们现在不用考虑那么多尔虞我诈,不活得越来越精神了吗?”

杨一清杵在那里不知该评价什么好。

大明官场,的确没有那种藕断丝连的情况,无论是谁,致仕就要放出手头所有权力,当然在门生故旧中的影响力另当别论。

无论是刘健、李东阳,还是马文升、何鉴等人,致仕后都是不问朝事,日子过得很清闲,总归他们知道皇帝没有启用他们的打算,而现在谢迁的意思是他也要加入这些闲散人士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