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进行时(第3/5页)

本来洪钟想要为正德皇帝辩解两句,但看到杨廷和铁青的脸色后,顿时缄口不言。

到底不是切肤之痛,洪钟实在难以理解昨日杨廷和跟谢迁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杨廷和能撑下来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文官中算不得真正的领袖,面子丢了就丢了,但谢迁就不一样了,三朝元老且还是先帝亲自任命的顾命大臣,遭遇这种粗暴的对待后马上就撑不住了,感觉前半生所有的付出都不值得。

杨廷和道:“我已经给沈家留了口信,无论如何之厚都会看到,若他有心为朝廷做点实事,想来会主动去豹房劝说陛下。”

“光靠规劝,怕也无济于事。”

洪钟叹了口气道,“陛下明显一意孤行,说什么便是什么,咱当臣子的能做何?有些事还是泰然处之为好,何必跟陛下斤斤计较?”

杨廷和打量着洪钟:“就算陛下不肯跟臣子商议,难道我们就不该去规劝?如今能面圣的人寥寥无几,此时之厚不勇于承担重任,挽狂澜于既倒,更待何时?”

这话说出来,有点喝斥的意思,不过洪钟却没跟杨廷和多计较,摆摆手道:“消消气,介夫,有事咱们还是多商议为妥。谢老不在,之厚也不在,现在都听从你的吩咐,旁人可以乱但你却乱不得。”

杨廷和在朝中声望很高,但让他主持大局,却显得底气不足。

谢迁的强势让杨廷和平时少有用武之地,除此之外朝中还有个风头正劲的沈溪,杨廷和自知在对付沈溪上或许能出谋划策,让一些人跟随自己的脚步,但要出头跟皇帝对抗,却显得自不量力。

首先杨廷和没资格面圣,再者就算他去豹房,对于皇帝的威慑力也远不如谢迁或者沈溪。

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朝臣在朝中的真实定位,因此杨廷和就算对沈溪有成见,也不得不承认,谢迁病倒后朝中最有话语权的人除了沈溪再无他人。

……

……

夜幕降临,豹房花厅。

朱厚照睡醒后,将张苑、小拧子和江彬叫到面前,问询有没有紧要事情上报。

张苑昨夜在豹房外吹了半宿冷风,后半夜在豹房偏院一间屋子睡到天亮,到辰时二刻听说谢迁和杨廷和早就离去,这才出豹房回府休息,下午醒转他没去司礼监问明情况,此时面对皇帝的问询,有些头大。

不过他深谙应付皇帝的方法,没有丝毫犹豫便滔滔不绝出口,将他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糅合在一起,重新编撰一番,说得那叫一个头头是道,中间提到谢迁回府后咯血,卧榻在床之事。

朱厚照听了张苑的奏禀后,脸色稍微有所不悦,视线落到江彬身上,质问:“朕只是让你把谢阁老和杨大学士送回府,怎闹出这么多事来?还让谢阁老病倒了?”

江彬心里有些发怵,昨日他出去赶人的时候还觉得异常痛快……当朝首辅又如何,内阁大学士又怎样,通通都在他面前吃瘪。

但现在皇帝明显有事后问责的意思。

张苑道:“陛下,或许是谢阁老一时想不开吧,不一定是江大人的过错。”

说话间,张苑往江彬身上看了一眼,大概是警告江彬咱联起手来别相互拆台。

江彬没回答,倒是朱厚照好像明白什么,点头道:“也是,以前谢阁老就喜欢没事跟朕较劲儿,这次他来劝说朕,不让朕从京营调兵,分明是在跟朕过意不去,朕不应允,哪怕是他自己回家,也非要说自个儿生病了不上朝办事。不过以现在朝廷一片安定的情况,他在不在朝没什么区别,只要沈先生在便可。”

张苑又道:“陛下,听说今日沈大人没到衙门应卯,好像也未在府中。”

朱厚照一怔:“怎么回事?这是一起病了?沈先生莫非是跟谢阁老联起手来跟朕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