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六章 祸福难料(第3/8页)

沈溪不想跟梁储探讨太过深入的问题,至于对方是否能理解,并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因为沈溪知道,就算梁储能力不错,谢迁还是无法将其做为接班人看待,问题就在于梁储跟他较为亲密的关系,会让谢迁对于未来局势产生某种担忧,宁可跳过梁储这个次辅直接栽培杨廷和。

坐下来后,二人没有谈论当下朝事,倒是叙说起了家常。

二人同为东宫讲官,说到一些过往的事情,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尤其说到南方士林时,二人更觉亲近,毕竟梁储是粤省人,而沈溪是闽省人,而沈溪当初又曾为梁储的恩师陈献章举行追思会,这又加深了一层关系。

闲话过后,梁储颇为感慨:“之厚,你这休息的可真不是时候啊。”

一句话便体现出梁储对沈溪当前遭遇的极大惋惜,甚至让沈溪觉得梁储这是有意往自己靠拢。

沈溪道:“叔厚兄何出此言?”

梁储道:“陛下不理朝事,朝廷官员更应上下一心,打理好朝政,免得奸邪之辈扰乱朝纲,如今你却凡事不理,在府上安然自乐,看起来你是清闲了,但若未来朝里出了事,怕有你的罪受。”

沈溪微笑着摇头:“叔厚兄此言谬矣,有谢阁老,叔厚兄以及朝中那么多能人异士,在下是否在朝堂其实无关紧要,倒还不如在外为官来得踏实自在。”

沈溪表现出“不争”的姿态,让梁储理解之余,又不免有些感慨。

梁储是实在人,不会跟谢迁那样想太多利益纠葛,对沈溪的同情流于表面,并不会刻意遮掩。

二人又谈了一些当下时事,涉及朝廷年底核算和来年预算等事项,梁储对于六部的事情比谢迁更清楚,因为梁储这个次辅前一段时间乃是朝政的实际掌控者。

沈溪道:“今年府库亏空巨大,不过之前跟佛郎机人的买卖进入最后收官阶段,回到京城后已听闻最后一批银两已往京城运来,到时便可以暂解朝廷用度亏空。”

“希望如此吧。”

梁储对此并没有太多见地,便在于他并非户部尚书,只负责朝政顾问之事,甚至他连首辅都不是,这种事是谢迁、杨一清和未来司礼监掌印该头疼,其实本来跟沈溪关系也不大。

沈溪要留梁储在府上一起吃饭,但梁储却起身告辞,沈溪要亲自送他到门口也为其拒绝。

在院中作别时,梁储叹道:“之厚这段时间可以好好休整,修身养性,让朝中人明白其实之厚你也是一心匡扶朝政,相信此事过后朝中对你毁谤声会被压下去,你切不可灰心丧气。”

梁储到底是前辈,就算平时跟沈溪平辈论交,但在说及一些大道理上,更好像是在提点后辈。

沈溪恭敬行礼相谢,随即又恭送梁储离开。

等人走后,沈溪不由叹了口气,摇头道:“朝堂岂如你梁叔厚想象的那么简单?你只看到内阁跟翰林院这一亩三分地,而我看到的,是整个大明甚至是未来的走向。你跟我之间到底还是不同!”

……

……

沈溪称病休养,对于朝堂上的人来说这借口并不陌生,刘瑾擅权时包括谢迁在内的很多朝官都这么做过。

况且现在朝中还有一些老家伙称病休息,比如说礼部尚书白钺,再比如说杨廷和跟何鉴,朝中人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能到衙门处理公事,但有一点他们无法推搪,那就是朱厚照即将举行朝议。

当这件事公之于众后,如同沈溪称病不出一样让人关注,便在于朝中人都想去见朱厚照一面,在大明能面圣居然也变成一种稀缺资源。

沈溪说称病,就真的闭门不出,也有人暗中盯着沈府,却发现沈溪一连几天都没有离开府门。

倒是谢迁那边在京城内各朝中要员府宅间来往密切,甚至每天他的小院都会有宾客来往,而谢迁也已确定这次朝议商议的内容,林林总总有十几项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