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计(第3/7页)

张太后脸色转黑,似在怪责杨廷和没把事情办好,最后微微摇头:“算了吧,既然皇儿亲自下了御旨,那哀家还能说什么?只要他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亲弟弟也是这次差事的经办人,张太后并没忍心多怪责,怕影响张鹤龄在朝中的地位。

张太后道:“皇儿的身体状况,京城这边不太清楚,派太医过去看一下应该可行吧……寿宁侯,你劳累了几日,先回家歇息,哀家有话要跟杨卿家说。”

张鹤龄本身只是出京执行任务,在发现自己姐姐态度冷漠时,也意识到自己差事没做好,张太后只是没说他而已。

张鹤龄看了杨廷和一眼,行礼告退。

随即张太后将身边太监和宫女屏退,如此一来永寿宫大殿内只剩下张太后跟杨廷和二人。

……

……

永寿宫安静下来,张太后的脸色仍旧不太好看,不过她也没有继续怨责杨廷和的意思。

张太后问道:“杨卿家,之前寿宁侯在,有些事哀家不便相问。现在只有哀家跟你二人,你且说,此番是否兵部沈尚书在暗地里做出什么举动,逼迫皇儿做出如此安排?”

或许是这件事真的触怒了张太后,张太后考虑到弟弟跟杨廷和很难违背皇命,自然要从出处找根由。

此时其实是杨廷和攻击沈溪的最好机会,但他却有些迟疑,因为他知道继续针对沈溪的话,是可以让张太后更信任自己,但问题是却会让谢迁心生隔阂,尤其是皇帝那边他再也无法扮好人。

杨廷和谨慎地道:“回太后,紫荆关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并未有更多消息传来,所以微臣……并不知晓此事是否跟沈尚书有关。”

杨廷和没攻击沈溪,但也没有就此罢休,他话里的意思是让张太后自行揣摩,或者说张太后可以从最后谁会受益进行判断。

张太后略微沉思,不满地道:“哀家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皇儿,你作为内阁大学士,知道尽忠职守,保护皇儿安全,难道沈卿家他会不懂?沈卿家自从领兵以来,所向披靡,理应熟悉兵法,他会不知朝中这些避讳?”

此时连杨廷和都听不出来,到底张太后是什么意思。

张太后继续道:“皇儿若安然无恙还好,若有什么事,哀家绝不能让一些人好过,折腾了大半年时间,皇儿都在外流浪,甚至张家口时还出了危险……唉!哀家就这么一个儿子,又没有子嗣,出了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是。”

杨廷和毕恭毕敬行礼,这个时候他跟谢迁不同,没权力指导张太后做事,所以只能充当应声虫。

张太后又道:“杨卿家,你也算足智多谋,之前你为哀家所做建议,哀家觉得很有见地……此番你怎么看?”

本来杨廷和以为听张太后抱怨一番自己便可离开,但见张太后态度,他感到很不容易应付,此时张太后意向不明,让他无从做更好的建议,更主要的是现在皇帝即将回京,再加上谢迁回归拿下了内阁的主导权,杨廷和在朝中的辗转腾挪空间已被大幅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杨廷和有两种选择,要么忍气吞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要么让矛盾尖锐凸显,创造机会让自己更进一步。

这二者区别很大,意味着他未来在朝中的发展方向,所以他自己也非常慎重。

沉吟一会儿,杨廷和才道:“回太后,沈尚书在西北立下大功,无可否认,但毕竟功高盖主,陛下出游本就跟沈尚书咄咄逼人有关,即便陛下回朝,恐怕也不得不防止沈尚书擅权弄事。”

张太后微微皱眉,问道:“还有呢?”

杨廷和又道:“只有从沈尚书的官职入手……北方平靖,几十年内鞑靼都无力再对我九边造成妨碍,再以知兵的沈尚书执领兵部恐怕不合时宜。但这件事得请太后跟谢阁老,或者陛下提及,微臣不敢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