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七章 不一样的赐食(第3/4页)

等朱厚照为沈溪和王琼都斟满酒后,才为自己斟酒,道:“朕到底不是你们这样科举出身的大儒,才学尚浅,不知该如何说起,所有话便在这一杯酒中,沈先生,王卿家,我们一起用过?”

沈溪和王琼同时举起酒杯,道:“敬陛下。”

朱厚照一饮而尽,随即沈溪和王琼也把杯中酒喝下,之后再过来倒酒的就不再是朱厚照,而是旁边侍奉的太监。

朱厚照敬完酒后有些得瑟,好像觉得自己收买人心这套完成得很好,毕竟王琼那边已是老泪纵横,朱厚照看了看沈溪,再问:“沈先生,来年出塞对草原一战,准备得如何了?”

朱厚照当着王琼的面把这问题问出,等于是借沈溪的口,把情况告知王琼,让王琼有所心理准备。

沈溪暗忖:“你才收买完人心,就开始索取回报,难道你要让王琼跟你承诺赞同你的出兵之举?”

沈溪回道:“以陛下所见,如今西北用兵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将士,而是军需物资短缺,如此一来,来年用兵必定要精兵简政,不能有所拖沓,需要在短时间内打完这场战事。”

沈溪的回答,让朱厚照所料未及。

这跟之前小拧子回禀答案有所不同,沈溪说用精兵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事,跟他预想中百万雄兵踏平草原的构想有极大不同,朱厚照喜欢那种浩大雄浑的战争场面,以体现大明的强大实力,而不是那种只求目的不求过程的小规模战事。

朱厚照思索半晌后,道:“那这场仗怕是不好安排,王卿家有何看法?”

这问题把王琼给难住了,倒不是说王琼对来年草原一战没有设想过,而是他不明白大明军队的虚实,也不清楚朱厚照的态度,他在朝廷核心层属于“新人”,掌握不好尺度的情况下,最好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王琼回道:“如沈尚书所言,西北地方缺少粮草物资,来年要平定草原,必定要以精兵应战,牵涉地域不可太广,以防鞑靼人趁虚而入。”

王琼的回答,完全是在顺着沈溪的意思在说,这样有个好处,就算朱厚照不满意,也不会怪责他一人,反正沈溪地位在他之上,受器重程度也是以沈溪为先,朱厚照要怪责,先由沈溪顶着。

朱厚照蹙眉:“朕要的是平定草原,不是随便打一仗威慑那些鞑子,如果精兵简政的话,跟朕的预期有所不符。”

沈溪道:“不知陛下对于最后的结果,有何期待?”

“嗯?”

朱厚照有些不解,“沈先生的意思,朕不是很明白。”

沈溪好整以暇:“若是经过几场胜仗后,鞑靼主动归降,甚至连达延汗部也归顺,不知陛下对这结果是否能接受?”

朱厚照皱了皱鼻子:“那些鞑子心高气傲,怕是不会如此轻易服软吧?以朕所知,这些人见异思迁,或许看到大明强大,才违心来投,等他们稍有恢复和发展,必定又会背信弃义,所以这次朕要彻底灭了鞑子,让他们一个不剩!朕要在塞北设立都护府,仿照强汉盛唐时的举措,让草原从此臣服于大明统治!”

朱厚照充满雄心壮志,但他的愿望怎么看都好像痴心妄想,至少王琼这边一百个不赞同。

因为有沈溪的存在,好像朱厚照的计划有成功的可能,但几率却是微乎其微。

王琼心道:“自唐朝之后,中原历代王朝对草原战争就一直处于守势,即便有小胜也难以长久维持,最好的结果是止兵戈而不是征服……陛下野心勃勃,是要让多少将士葬身草原?”

朱厚照赐宴时意气风发,构想了一下平定草原的宏伟蓝图。至于沈溪所说建议,他完全不予采纳,在其看来,平定草原必须要彻底将草原制服,跟汉朝时打匈奴,或者跟唐朝时打突厥一样,让自己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