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与偏见(第4/4页)

因此,这个问题让杨一清一时不好回答。

杨一清道:“沈尚书……似乎并无此意,只是说明西北地方困窘,近日见过自三边归来的王军门,详细聊过后深感问题严重。沈尚书说年后军中的确缺粮,如果朝廷不作为,很可能发生饥荒或者饿死人的状况,影响社稷稳定。”

谢迁因为对一些事天生带着偏见,所以不会站在一种公正公正的立场看待问题,觉得杨一清也在帮沈溪说话,当即没好气地道:

“应宁,你入朝为官有些年生了,遇到事情不该如此武断才对……西北的境况你又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知具体情况如何,难道旁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认为?被人欺瞒当如何?”

杨一清没想到谢迁会如此说,心中苦笑不已,“我跟王德华怎么说也是多年老友,再者西北军粮调运京师这是刘瑾下的命令,天下人皆知,西北粮库已空,冬荒时吃什么?不管是从道义,还是从情理,哪里有值得怀疑之处?”

杨一清打量谢迁,以他的政治头脑,自然明白,谢迁现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意针对沈溪及其推行的政策。

他无法直接抨击当朝首辅,更不能拿出一种不屑的态度,只得好声好气劝道:“若是谢阁老觉得不合适,就算陛下做出决定,您还是可以提出申诉,在下愿意帮谢阁老上疏……从兵部得到的反馈看,沈尚书已经去面圣,连王军门也一起去了,谢阁老您看……”

谢迁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如今事事皆不顺心,没有人完全顺着他的意思行事。

谢迁板着脸道:“也罢,老夫这年也不打算好好过了,不能放任沈之厚折腾……本来可以平安无事的,现在却非要搞出这么多事情,简直不可理喻……应宁,你可要跟老夫一起去豹房面圣?”

“谢阁老,这……怕是不那么合适吧?”

杨一清可不想趟这趟浑水,道,“陛下未传召,我等贸然前去面圣的话,这可是犯忌讳的事情。”

谢迁摇头道:“总归要有决心和勇气才行……就算陛下不赐见,让陛下知道我等心意也是好的,莫要任由沈之厚进谗言,说老夫故意阻挠阻挠朝廷调拨粮食,刻薄西北将士……我们要让陛下明白,实在是如今朝廷也有困难,难道地方上就不能相忍为国,自行解决?”

杨一清听到谢迁的“歪理邪说”后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位首辅大人为何对西北边事有如此大的偏见?

谢迁好像处处都在为朝廷考虑,其实却是刚愎自用,好像旁人做的事情都是错的,容不得商议,哪怕年后西北饿死人,也不能动用京师因储存不当已经生蠹虫的陈粮。

但没辙,杨一清知道谢迁在自己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性,现在他需要得到这位首辅的庇护,所以也只能任由谢迁差遣,一起去豹房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