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六章 放权(第3/4页)

朱厚照站起身来,用力地一摆手,道:“诸位卿家,多余的话朕不说了,今天议事到此为止吧,朕还有事情要做,诸位卿家请自便……”

朱厚照说完,转身便走,完全不给大臣们沟通的机会。

一众官员多少有些无奈。

自从午朝取消以来,朝臣就少有跟皇帝沟通的机会,甚至阁老、九卿这样的顶级文臣都没有面见皇帝的资格,现在好不容易见驾,除了边关战事外,别的事情居然只字未提,多少让在场文武官员失望。

众大臣起身相送,朱厚照头也不回,径直往军事学堂门口而去。

等朱厚照及随从走远,会议大厅内突然间喧哗一片。

“诸位,你们说说,陛下对出兵之事,便如此放权给兵部?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兵部来调遣?”

那些普通将领没资格发话,有意见的是勋贵,尤其是那些世袭的公侯。

他们在皇帝走后,一个个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交谈,有心要跟沈溪讨说法,却又担心触怒这位朝中新规,只能发牢骚。

沈溪不想理会这些家伙,对胡琏道:“胡主事,今日陛下安排你听到了,本官不想多作解释,你只管到兵部衙门等候,之后本官会把一些跟随你出征的将领,一起叫到兵部来议事!”

胡琏恭敬行礼:“是,沈尚书,下官这就去!”

沈溪面前,几天时间胡琏便完成官职几级跳,这会儿就算沈溪要求他赴汤蹈火,胡琏也必然是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

……

兵马齐备,粮草后勤补给也有了着落。

被沈溪换调到京城的各路人马,已经找到新的归宿,暂时被征调往宣府,参与跟鞑靼人的战事。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是沈溪对于胡琏、王陵之和马九三人的任用。

胡琏是文官,新科进士出身,但之前没有任何资历可证明其有统兵方面的才能,只是因为几句话便得到皇帝和沈溪的欣赏,继而被破格提拔,属于幸进之臣。

王陵之属于边军猛将,在朝中有一定名声,对其任用没什么争议,但马九却完全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沈溪将几人叫来,包括一些调换至京的地方将领,在兵部衙门开了一个简短会议,算是出征前的动员会。沈溪定下的目标很简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坚持到鞑靼人退兵便可。

胡琏和马九都能理解沈溪的战略意图,王陵之却一头雾水,他恨不能冲锋陷阵,跟鞑靼人血战到底,以他尚武好战的性格,让他龟缩防守,实在强人所难。但毕竟此行王陵之不是主帅,一切要听命于胡琏,再加上沈溪一再叮嘱,王陵之就算再心有不甘,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兵部这边的会议结束,时间已入夜,沈溪决定打道回府。

王陵之和马九陪同沈溪一起归家,至于旁人,各有事情要做,或是回家安顿老小准备出征之事,或是去军营传达圣旨。

沈溪上了马车,马九负责赶车,而王陵之则骑马而行。

路上走得不快,毕竟夜市还开着,街道上行人不断……趁着天气暖和,百姓已开始做过秋冬的准备,一些生活必需品开始往家里搬。

到了沈府门前,有人提着灯笼迎了出来。

朱起因被沈溪调遣去跟豹房做生意未再负责知客迎门之事,此时做这些事情的变成自宛平县衙历练归来的朱鸿。

“老爷,您不在的时候,下午有不少人前来府中拜访,都说有要紧事,将拜帖留在此处!”

朱鸿拿出一些拜帖,交给沈溪。

随着沈溪在朝中地位擢升,到沈溪这里来投拜帖的人愈发增多。

朝廷内外都知道,现在正是沈溪最风光的时候,刘瑾倒台,下一个在朝中崛起的很可能就是他这个非常得圣宠的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