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八一章 铭记历史的土木堡(第3/3页)

“沈大人,听您说来,必须要进驻土木堡?”胡嵩跃着急地问道。

“进!”

沈溪不再跟这几人废话,现在保命要紧,没资格挑三拣四。能有土木堡作为镇守的堡垒已是不错,正好只有几里路,进了土木堡之后还有一两个时辰休整、架炮、构筑防线,沈溪甚至觉得这一战还是有机会获胜的。

佛郎机炮在大明边关许多城塞中成为摆设,因为他们对于新式火炮不会运用,就算有张老五等人培养出来的炮手,但平时少有或者没有操练,技术也很差劲儿,对于火炮的性能和发射等等都没有清楚的了解。

沈溪是谁,他可是引进和监督制造佛郎机炮之人,正是他力主推动,又是在实战运用大获成功后,佛郎机炮才逐渐配备到边关各城塞。

这八十门佛郎机炮,在沈溪手中所发挥出来的效用,可不是平常那些城塞守备兵马所能比拟。

大军一路小跑,在沈溪的监督下,没有谁敢丢下东西,一路向前走了几里,终于来到土木堡前。

原本士兵很担心,因为他们在往宣府进发时,曾觉得这城塞实在破旧得不成样子,可回来时被鞑靼骑兵追赶,却又觉得这居高临下的城塞,可以当成避难的后花园。

土木堡修建在海拔六百多米高的隆丘上,与周围的平原有大约几十米的落差,其形状大致为船形,堡城南北长约五百米,东西长有一千米左右,城墙高六七米,猛一看还真能起到遮蔽保护的作用。

可惜不止官兵们有此想法,当沈溪一行大约八千余众抵达时,土木堡内还有一群“不速之客”滞留,这些不速之客正是从西北各处逃难、往京城迁移的难民。

沈溪之前出兵路过土木堡时没有太过留意,此时撤兵要驻扎土木堡内,才知道土木堡如今虽然荒驰,但往京城去的难民,很多就在土木堡内落脚,难民数量从沈溪最初预估的三五百人,一路飙升,虽然到最后未详细清点,但沈溪大致推算出土木堡内的难民数量超过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