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2/3页)

“高公子不必感到意外。”沈溪解释道,“本官为东宫讲官,平日会给太子上课,难免与寿宁侯有交集,但本身并没有依附于寿宁侯府。况且,就算本官替你向寿宁侯说情,高公子以为,寿宁侯会给我面子,替高侍郎还债?”

高崇重新低下了头,他知道张氏兄弟从开始借钱就没安好心,但就是不死心。

高崇迟疑半晌,最后一咬牙道:“学生这里,有寿宁侯和建昌伯贪赃枉法的证据,都是家祖暗中留下的,说是以备不时之需!”

沈溪摇头:“高公子就算有证据又如何,状告有门吗?刑部?大理寺?还是到天子面前告御状?就算陛下接受你的证据,但你觉得手里掌握厂卫的陛下,真的对寿宁侯建昌伯平日所为全不知情?我看反倒是高公子会因为手里的证据惹来杀身之祸!”

沈溪本来没义务提醒高崇,高崇要找死尽可由着他,但仔细想一想,高崇最多是一个纨绔子弟,真正为非作歹的恶迹不多……高明城多少有点自己为府试案首的恩情,他就这么一个孙子,任由高崇白白送死有些不道义。

“那学生是否可将这些证据交由沈大人保管?”高崇带着恳切的语气问道。

沈溪听到高崇这番话,顿时一阵警惕……高崇不会缺心眼儿到这地步吧?

把能够指证张氏兄弟贪赃枉法的关键性证据,交给他人来保管,高崇对自己该有多盲从?

换个思路想,这是否是玉娘或者刘大夏让高崇演一出戏,试探自己对张氏兄弟的态度,以证明是否跟张氏兄弟一党?

沈溪心想:“我是否投靠张氏兄弟,或者有没有帮他们做事,应该跟刘大夏没什么关系!连刘大夏在盗粮案中都保持了适可而止的态度,现在让我这个没有丝毫实权的翰林学官去跟张氏兄弟斗,岂不是让我鸡蛋碰石头?”

当即道:“本官倒是觉得,高公子这些证据应该藏起来,等合适的时候再拿出,或许会收到奇效,但绝对不是现在。就算高公子想找人帮忙,也应该是朝中素有名望和德行的重臣,比如像马尚书、刘尚书这种大员,而不是本官这样的微末小官。高公子,没事的话,请回吧!”

沈溪下了逐客令。

他不想跟高崇过多废话,因为高崇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困扰,在弘治十四年这种多事之秋,沈溪不想卷入不必要的漩涡中。

虽说高明城是因为沈溪的缘故而被高高捧起,却也受其所累,但高明城真正倒台却是因为他贪赃枉法,在河南巡抚任上刮地皮,搞得民怨沸腾。

张氏兄弟做事偏激,泯灭人性,手里命案不知凡凡,若非皇帝皇后有意偏袒,这对贪得无厌的外戚兄弟早就该下狱问罪,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历经弘治、正德和嘉靖三朝,逍遥自在了几十年。

……

……

高崇走后,沈溪心里暗自琢磨,高明城能留下什么扳倒张氏兄弟的证据?

张氏兄弟强取豪夺,这事虽称不上秘密,可要找实证也是很困难的,若拿张氏兄弟打着高明城的名号对外举债来举证,张氏兄弟完全可以推得干干净净,坚决不承认事情与他们有关。

沈溪甚至觉得,高崇离死不远了。

就算张氏兄弟会放过他,那些债主也不会放过他,一个穷光蛋,还有一大堆妻妾要养活,难道指望他将来当官慢慢还债?

他的俸禄或许一辈子连偿还利息都不够!

沈溪突然明白张氏兄弟为什么会这么痛快地舍弃高明城这枚棋子了,因为只要高明城死了,那之前举债之事就可以轻松地推到死人身上,张氏兄弟等于白赚了大笔银子。

可如此一来,不管是被借钱又或者是平空被一笔债务压身的人能乐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