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八章 院试本就没那么简单(第2/3页)

就写的过程中,他突然想到一句诗,非常切合这题目的论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诗在历史上,作者不明,出自《警世贤文》,算是一句俗语。

《警世贤文》最早出自明朝万历年间,后经明清两朝人的增补,成为后世儿童启蒙读物之一的《增广贤文》。

沈溪以这句诗来收尾,也是想切合论述的题旨。

最后等他把文章作完,感觉大大地松了口气。八股取士复杂,其实难就难在做文章上,对于考生来说,只要基础扎实,熟背《四书》、《五经》,再加上合理运用圣人之言,再根据主考官的爱好加入引申的东西,然后严格遵照八股文的格式写出来,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沈溪觉得,单从考试过程来论,比起高考轻松多了。

前后两个时辰,沈溪的两篇文章就已经做好,此时刚日上三竿,要等放排最少还要两个时辰。

百无聊赖,沈溪只能再读自己已经作好的文章。他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儿太过急于求成了,应该求稳一些,至少把文章审读个千八百遍再往卷子上誊抄,这么早早地就写完没一点好处。

沈溪这边轻松了,别的考生却一个比一个头大。

别说是往卷子上写了,就连往草稿纸上落笔的也没几个。

考试结束等待收卷的时间很难熬。

到了中午,沈溪吃了点东西,开始有点犯困。不过这到底已经是府试的考场,再睡容易睡出问题来,就算考官不针对你,别人妒恨你找衙役把你考卷拿走,你醒来等于什么都没有。

所以沈溪强打精神,继续等待。

……

……

到下午未时末第一次放排,沈溪终于可以交卷离开考场。

县试五百人的考试,第一次放排时尚且有几十人出考场。到了府试,第一次放排竟然只有沈溪一人交卷。

这点连沈溪都没想到。

“我说小状元公,你也太心急了吧,不会做也可以再等等,或者回头你想出来如何写了呢?”

衙役把沈溪的卷子放在有着特殊用途的木匣里,作回头糊名和封存之用,嘴上不由消遣一句。

沈溪心说:“你当是填空题,现在不会,一会儿想想就会了?”嘴上却不说话,起身走出考场。

到了考场外,偌大的地方只有他一人,沈溪一时不知该回家好,还是继续留下来等沈永卓。但沈溪觉得,现在回家一定会被周氏数落,还不如留在考场这边,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于是他继续等待,半个时辰一放排,前后一共放排三次,可第二次放排出来的人依然很少。

到了第三次,虽然有考生耽搁,但人流却突然涌了出来,沈溪匆忙在人群中找寻沈永卓的身影。

最后见到沈永卓灰头土脸出来,沈溪一看就知道他这次考得不好。

“大哥,我们回去吧。”沈溪走上前招呼。

沈永卓垂头丧气,路上也不说话,一直快到药铺前,沈永卓突然看向沈溪,问道:“第一场不过,后面还有机会吗?”

沈永卓对第一场没什么把握,开始期冀起后几场来。

沈溪摇了摇头,道:“府试跟县试差不多,但料想能过招覆的,应该只有二百人不到。”

沈永卓自知学问不济,本来寄望于押题,可这次高明城出题颇为偏颇,令他最后一点希望都破灭了。这时他已经对过第一场考试没有任何期冀,这意味着,基本上他已经可以收拾包袱,跟着老娘回宁化。

路过药铺门口时,沈永卓并未进去,他要回去跟王氏汇报情况。

“小郎,你可算回来了。”

沈溪进门,一屋子女人围拢上来,老的少的,包括谢韵儿和惠娘,都聚在一起等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