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5/8页)

赵氏每日吃斋念佛,万事不理,可自从喜姐儿会说话之后,每日都要到佛堂攻略祖母,早就把赵氏拉到她的阵营了。

此时宋师竹抬眼便看到进门来的婆婆。两人对视一眼,赵氏看着儿媳妇无奈的脸色,好笑道:“喜姐儿跟祖母到屋里吃饼子去,你娘有事呢。”

喜姐儿愣了下,没想到祖母会不为她主持公道,宋师竹赶紧把闺女扔给赵氏,三两步出门去了。

马车上,对着螺狮的笑脸,她忍不住道:“喜姐儿小时候脾气还挺好的,现在脾气还真大。”

螺狮笑:“大姑娘这样才好,以后不被人欺负,而且小孩子都喜欢她。上回太太带她去李家,她还和昀小少爷玩得极好。”

螺狮不说还好,一说宋师竹就更是头疼,李昀是韩氏所出,从小便长得好看,她闺女显然也是个识货的,一看到他就小跑着过去牵着人家的手不放,当时韩氏在一旁脸色都有些变了,生怕李老太太看两人年纪合适,来个娃娃亲。

宋师竹虽然也没想过要跟她做儿女亲家,可闺女被人嫌弃,心里当然也是生气的。

她叹了一声,突然觉得喜姐儿还是周岁那会儿最可爱,不怎么会说话,腿脚也没那么利落,自个在榻上玩玩具就能玩一下午。

不说宋师竹怎么烦恼闺女过于活泼的性情,腊月初十,外头冰雪似刀,屋里的火盆散着热气,赵氏看着高娘子的目光更像藏着俩丛火焰。

家里的丫鬟进进出出地上茶上点心,看到往日不爱见客的赵氏居然把客人让到自己身旁柔声说话时,脸上还露出一些好奇。

只是想起宋师竹先前的吩咐,又赶紧低下脑袋。

宋师竹在旁边坐着,自然知道这是何缘故,昨夜她把高三娘的英雄事迹告诉婆婆,赵氏听说高娘子救过自家儿子的命后,当场便站了起来,神色十分激动。

也就是那时,宋师竹才知道这一两年,赵氏其实心里还一直在担心封恒在外头的吉凶……再有,便是她觉得清泉寺那老和尚真是把婆婆教育得极好。

赵氏向来爱藏心事,在她面前却一直叹气道:“大师常道,举止动念无不是业,心随念动跟祸从口出的道理是一样的,凡事不听、不想、不闻,不问,念起既断,因果自然。”

听听这些话,宋师竹都觉得自己不去感谢老和尚都不行了,怪不得赵氏这两年连问一句都没有。

丫鬟添了两回点心,赵氏还没有离开。

“我就是过来看看宋妹子,这几个月京城受灾,我们老板怕出事,不爱接京城的镖活。这阵子才接了一个到这边的活计,我就主动过来了。”

“……老太太太客气了,我们在江湖上混饭吃,礼节上要是有疏忽,老太太包容则个。”

高娘子有些吃不住赵氏的热情。赵氏不是那种善于交际之人,某些关心举止,热络中还是有些僵硬的,宋师竹都觉得能看到高三娘投射过来的求救目光。

她心里发笑,正想说话,赵氏却已经宣泄完自己的热情站起来了,临走前还对着宋师竹叮嘱道:“高娘子安心在家里住着,也好让恒哥儿媳妇尽尽地主之谊。”

人一走,宋师竹便道:“高姐姐,我婆婆让我留你一块过年呢。”

高三娘还没过来前,还担心宋妹子成了官夫人会不会变了性情。这会儿倒是一点都不怀疑了,她抹了把汗,看着热情依旧的宋师竹,道:“那可不行,我就是过来看看妹子,我们镖局在京城也有落脚点呢。”

“在镖局过年哪有在家里舒服,而且这是我婆婆重点交代的。要是知道我没留住高姐姐,我这个年就难熬了。”宋师竹装作苦恼道。

高三娘无奈道:“你就骗人吧。”说实话,她真不觉得当然拉了封恒那一把,值得封家一直这般记在心里,走镖路上救个三两人,对她而言是经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