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修身、治国、平天下!(第2/3页)

因为儒家在修炼心方面绝对优势,许多修道士都会去参悟儒家的典籍,用来提升自己的心性,灵魂境界。甚至一些修道界强者,还会为了心性修炼方面的问题,专门登门向大儒请教学问。

诵读片刻之后,林君玄从一旁取过宣纸,摊在岩石上,想了想,提起蘸墨的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三组字:“修身,治国,平天下!”

儒家所提倡书生一生的抱负尽缩于这三个词语之间。望着这七个字,林君玄陷入了沉思。越是大儒,修养越深,越出名,离朝廷就越近。

而其提倡的观点,便越接近于这四个字。大儒心境修为高深,不敢说圆满,至少是接近圆满的。而大儒的境界显然与这七个字是有关系的。

“修身,治国,平天下,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世俗尽展胸中抱负,但真实的应该不只是这样才对,”林君玄低着,半晌,突然提笔在‘修身’

二字下方,写上一行小字‘己身’。

修身,修的自然是自己的‘身’这个身是却身心的意思。天下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止步于这个境界。天下儒生众多,但真正能靠一喝,震散邪道高手全身精气的,

却只有大儒才能做到。虽然在修身这一步,只有大儒达到极致。

修身之后,第二步为治国。林君玄想了想,又在治国后,加了一行小字:帝王身。大儒入于朝廷,处理朝政,辅佐君王。君王有错,大儒当上谏这是修帝王之身,令帝王身正。

帝王负社稷重器,居于朝廷,而朝廷又负统帅万民,调理天下,可谓天下人心所望,做镇于人心之中,所以古时,朝廷又总称之为中央朝廷。这个中央,指的是人心中央,万民翘首的意思,而帝王有称为天子,上天之子。

所谓天心人心,上天者,人心也。

林君玄思绪越发流畅,奋笔一书,又在平天下下方加上了一行字:修天下人之身!平天下,使天心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欣欣向荣,此为修天下人之身。

“修几身,修帝王身,修天下人之身!……”林君玄轻轻读出了读书人生平抱负下方的这三个新的注解。儒家养浩然之气,使心神圆满,其所有的奥妙就集于这几个字了。参透了其中的含义,心神便至于圆满。

林君玄修道许久,已渐渐明白修道和心神境界的关系。心性修为高的人,修炼起道法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也不惧怕心魔,是谓诸魔不侵。

林君玄又想起了《天地万化经》的总纲,总纲中说,人看到万物,看到各种景物,景色,或应景生情,或喜或哀,或悲,而这个过程,表面上看的只是人的情绪变化,但其实是万物在盗取人的‘气’。人之所以会疲劳,生病、死亡,就是因为被盗取了生存之本的气。

正直的大儒,全身浩气凌然,他们不会被外物所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按《天地万化经》的解释,这些大儒正邪不侵,万物已经很难盗取他们的精气了。很多大儒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有的比年轻人还精神。他们的声音宏亮不弱于年轻男子,目光锐利比年轻人更有神,而且寿命很长,相比普通人而言,他们活得很久。被人问起长寿的秘诀是,这些大儒往往回答说,吾善养吾之气!

不过,大儒虽然能阻止万物盗取自己的气,却还是要死。这是因为,他们虽然能阻止万物窍取自己的‘气’,但却不能阻止天地盗取自己的‘气’,所以还是要死。相比于万物,天地强大太多了,而大儒的心性修为还不足以阻止强大的天地盗取自己的气!

“如果按照《天地万化经》的解释,其实读书人也是在‘修道’。只不过,修道界的人修的是肉体,而大儒修的却是精神。他们能通过提升自身心性修为的地步,阻止万物盗取自己的气,这本身已经和修道者差不多了。如果再往上一点,达到阻止天地盗取自身‘气’的地步,读书人说不定可以真正达到长生不死的地步!”林君玄心中若有所思道:“只是可惜,绝大部分读书人连修身都未能圆满,更逞论治国。而大儒纠缠于政务,单单‘治国’二字,便耗尽了他人间几乎一生的时间。而到‘平天下’这一步,他们的肉身已经老了,也已经没有时间让他们去完成平天下这一步了!所以天地之间自有儒以来,还没听说过有一位儒者能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