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武略(四)(第2/2页)

白头山七师兄惊心不已。

武略的文章做的好,或者如金铁锐鸣,或者如白虎长啸。很少有像杨纪这样,字里行间居然透出千军万马的惨烈气息。

这是匹夫与千军的区别。

放眼天下,也只有朝廷的那些军神在年轻的时候才会做出来。对于这些军神,朝廷的评语只有一行字:

“目中涵有日月,胸中藏有乾坤”!

这可是极高的评价!

这些人物后来也无一不是手握重器,做到了主宰朝廷国策的地步。

但是琅琊郡只是一个小小边陲,白头山七师兄很难相信,杨纪做出的文章已经达到了这种地步,可以定鼎朝廷国策的地步。

战马嘶鸣,擂鼓喧天,杨纪并非嗜杀之人,但是这篇文章针对的却是蛮族的百年之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丛林,蛮族便是拔了毛的凤凰,去了爪牙的老虎,就算人数再多,也敌不过朝廷。

只要集中优势兵力,一战之后,可解千年忧患。

而杨纪的政策,正是针对蛮族丛林之中茫茫那茫茫无尽,生命力顽强的植物。

“一山不容二虎,一潭难纳双龙”,只要不断的砍伐森林,然后派农民屯田种地,派军队戊守。

蛮荒丛林的植物就算有再大的能耐,所有的养份都被庄稼吸收,也掀不起浪花来。一年,两年,三年,只要不断的砍伐森林,扩大农田的面积。

蛮荒丛林的面积就会不断的萎缩,没有丛林的掩护,蛮族只是无依的野草而已。杨纪此计若行,针对的就不只是一个苍墟城,而是针对蛮族九部的绝户之计。

十年,百年,千年……只要依计而行。不但可以为西部边陲竖立缓冲地带,而且可以不废一兵一卒,从根本上消灭蛮族。

如此绝户计,杀伐之惨烈,煞气之浓稠,可想知死。一旦成功,那死的确不是十万、百万之数,而是茫茫无尽的枯骨。

杨纪笔走龙蛇,文章之中杀伐之气越来越重。就连化名“曹甸”的黑衣俊美青年,也是神色微变,被杨纪压了下去。

“嗡!”

考场南端,感觉到这股气息,王泰霍的睁开眼来,双眸之中迸射出夺目亮光来。

“小小琅琊,居然有这等人物?!”

王泰卧蚕般的眉毛抖开,骤的望向杨纪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