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武科举临近(第3/3页)

呼吸八段、九段、十段,武道境……街道上什么层次的人都有,到处一片浓郁的武风。

因为这个原因,朝廷里也明显加强了守备程度,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披坚执锐,盔甲里血光涌动的甲士,只要有人闹事,立即就有甲士过去。

武科举和文科举不同,不是动笔杆子,更多是要动“拳脚”的。年轻人血气方刚,一时意气,提前在大街上打起来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武科举还有一段时间,正好借此买本《武典》来看看。”

杨纪心中暗道。

“武科举”和“文科举”不同,文科举一开始就考得很深,会考三经五典的“涵义”,也会考策论。

但是武科举不同,在童生试的级别,策论是直接取消的。只考《三经》《五典》的内容,而且也不会考得很偏。不过在取消策论的同时,内容也极大的扩殿了,增加了《武典》的考核内容。

对于武科举的文字部分,朝廷一向是浅尝辄止的,只要保证朝廷的“武童生”识字,而且不笨,不糊涂就可以了。

但这并不是说“武科举”就很容易了,恰恰相反,武科举越往上要求越高!

“武秀才”的级别需要精通《三经》《五典》和《武典》,同时也重新增加了策论的内容,但却不是词诗歌赋,而是和武道相关的“排兵布阵”!

到了“武举人”的级别,不止要文采华章,而且精通山川地理,同时还会考问到大军征战,治国策略……

……

总之,武科举的等级越高,涉及到的学问、知识越高深,要求也就越高。文道只有“童生”、“秀才”两个级别,但武科举却在“秀才”之后还有“举人”、“贡生”、“进士”、“状元”几个级别。

其中的艰难不足为外人道也,也难怪很多武者对于武科举的要求“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