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村庄 十一 爱情与金钱(第4/7页)

现在我感觉压力没有从前那么大了,真的,敏写给我的信中说。

那是2005年9月底,逐渐凉爽的天气是她新的信号。三儿来了一个月以后,敏又跳槽了。她找到一份新工作,在一家五金厂的采购部当助理。这里距离妹妹工作的地方,乘大巴要两个小时。敏没有解决跟阿杰的事就走了。她跟另外那个男孩也不再联络。对这种情感纠葛的解决方法她唯一懂得的技巧是:一走了之。

这次她找工作比较容易,因为她终于拿到了毕业证。她父亲早就从学校拿回来了,但拒绝邮寄给她;他还想阻止女儿换工作。敏骗他说厂里有新规定——没有文凭的人都得开掉。父亲一听到这个,马上就慌了,多付了些钱,用快件把她的文凭寄了过来。敏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哈哈大笑。

敏的新工厂生产电源、电脑显示屏以及DVD机的金属零件。她的工作时间长达十一个小时,隔周才休息一个星期天。她每月收入有一千元;如果好好做,可能会提升她当独立的采购员。她开始读一本题目叫《生产计划与原料采购》的书。

过去一年里,她寄回家五千元,但她父母认为这太少了。“别人家的小孩上学没你多,”她父亲说。“怎么人家寄回家的钱比你多?”

“别人家的爸爸挣的钱够用,孩子不用出去打工,”敏反驳道。

如今她看父母的眼光多了几分批判。20世纪90年代晚期,敏的父亲曾在温州一家鞋厂短暂地工作过,但因为生病回了家。她母亲也曾出去过一年,没存下什么钱。敏正在他们失败过的地方取得成功,她第一次看清了这一点。“他们尝过出来打工的滋味。他们应该知道这有多难,”敏对我说。“可他们却觉得我们在外面工作,挣钱好像很容易的。”

敏在这里干了五个月之后,升职担任了厂里的铸件采购员。这是她的一大突破:从前担任这个职位的女孩回家探亲,被她父母发现她在城里交了个男朋友。“他们把她关在家里,再也不许她出来了,”敏说,“所以我才有机会。”新工作一个月的工资是一千两百元,还有每月六千到一万元的回扣收入。上任的头半年,她一共存了三万元,寄回家一万一千元。她第一次违背父母的意愿在城里开了一个银行户头。他们希望她把钱都寄回家。

“如果公司知道我拿回扣,肯定会立刻解雇我,”敏对我说。

“可是大家都这么干,不是么?”我问她。

“是啊。可是这种事我们从来不说。”

我们坐在她的厂子附近一家商业广场的麦当劳里。敏点了冰咖啡和薯条;她现在经常出去吃饭。我记得两年前,她平生第一次去麦当劳的情形,她低垂着头,凑到巨无霸汉堡跟前,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地吃掉了她的汉堡。她四下打量一番,确定近旁没有同事,压低了声音跟我谈起她的工作。供货商一般会将货款的百分之十作为回扣;敏跟他们约在厂外见面收钱,都是给现金。她的开户银行离厂子很远,这样存钱的时候就不会撞见熟人。厂里干采购的人总是会招人嫉恨,因为他们的工作油水太足了。敏在外面碰到同事的时候,总是主动打招呼,帮他们付钱,收买人心。

成功给她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过去如果我不喜欢我的工作,只要走就行了,”她说。“现在我就担心,万一公司不要我了可怎么办。”

一旦挣钱多了,敏跟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抱怨她寄回去的钱太少,而开始梦想着怎么花掉她的积蓄。他们想在附近的武穴城里买套价值十二万元的套房。她父亲还想饲养小龙虾,这个计划需要三到五万。去年他种棉花赔了钱,没有本金。敏把两个计划都否决了。“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挣到钱,”她教训父亲道。“你必须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