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杨家,是不是不义(第2/2页)

正因为少,拿出去全然不心疼,可又怕太少,朝廷看不上。

大伙儿也不是不晓得王家状况,道:“能少挨一棒子也是一棒子。”

王琅拱手作揖,感谢众人来知会他,道:“我进去与家里人说一说,把现银、产业都盘点出来,才好送去衙门。”

这话十分有理,看戏的交代他“多凑凑”,也就散了。

而从宫里出来的绍方德,听闻百姓们大部分都接受了“交钱”的法子,也是长长松了一口气。

眼瞅着就到了中午,各处说的都是“银钱”。

“谁家都有一两个惹祸的,金老太爷本本分分一个人,这把年纪了,为了儿子散了家财。”

“金老太爷好歹当了一辈子的官了,王监生才更倒霉,苦读了十多年,还未下场比试,路就被他老子断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不能考功名了,以后怎么办?”

“说实话,金家、王家,态度还是很好的,也讲道理。”

素香楼大堂里,大伙儿说得正热闹,一人靠着二楼扶手,往底下喊话:“要说不讲道理,还有人能比得了杨家?”

众人循声望去,有人认得喊话的人,不由笑道:“田公子,您不止骂杨二公子是癞蛤蟆,这回连杨家都说上了呀。”

“我这人说话,实事求是,”田公子摇头晃脑道,“杨昔豫是癞蛤蟆,这没说错吧?杨家不讲理,我也没说错吧?

他们老太太之前骂徐家骂得那叫一个痛快,连三五岁的小童都学会了‘不忠不义不仁不耻不孝’,京城里的大伙儿帮着她骂。

现在又不赔礼又不吭声,装死都没有这么装的,比认错的金王两家差多了。

上回怎么骂的来着?

‘拉了那么多官员下水,让他们做出证言来洗清自身名节,别人的一片好意却落在了污秽谎言之中,这是不义’,那我倒要问问,我们这些被他杨家糊弄的人,算什么呢?

他杨家这种行径,是不是不义?”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在问自己,被杨家糊弄着骂了徐侍郎好几天,我算什么呀?

杨家,的确是行了不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