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引为知己(第2/2页)

这一点陈馨也没想过要去解释。能接受的自然会接受,不能接受的你再解释他也觉得你在强辩。

程洁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并不在乎今天的饭卖出去多少,只希望点了餐的客人能给留下个评价。

能掏出这么一笔钱点一盘饭的也都是不差钱的人,他们吃过的好东西不少,但是这样美味的也不多。其中一人去过印尼,他印象中的印尼炒饭味道似乎还不如这次吃的。

“其实这跟地方口味不同有关系。因为我在做的时候肯定是照顾了本地人的口味,选择的酱料偏辣,而甜酱油的量适当的减少了。所以口感上更是合适本地人一些。但是如果是在沿海那一带,酱料的量就会稍微少一些,选择的也是那种不太辣的酱料,而且会增加甜酱油的量并且适当的再加一些糖。”

说到这里陈馨来了兴致,跟那位很明显也是个美食爱好者的顾客聊了起来,期间两人还就各种酱料配什么最好吃,什么酱料可以用来炒饭什么的,进行了广泛而并不太深入的探讨。

没错,那位哥们儿长了个挑食的舌头,却没有一双能下厨的手,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解决伙食,加上他的身份是记者,所以经常出差,每到一处都会去寻找当地的美食。

但问题是,这位记者他是跑财经新闻的。

“赚那么多钱拿来干什么?不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不擅厨艺不要紧,反正我在家吃饭的时间也少,我就想着在我有生之年吃遍全国,等到老了,写一本回忆录,专门回忆各地最有特色的美食。”

这位哥们的志向很接地气,但是目测离他退休还有三十多年,估计这个愿望要实现比较困难。

“很多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现在都很难见到正宗的了。比如我曾经在某个小城吃的虾饼,现在基本上没人会做,因为那种虾饼需要的虾是河虾,还必须得到水质清凉的地方去找才能找到。一个虾饼就需要二三两小虾,可有时候一天都抓不到一两斤。成本太高而且太不确定,这种虾饼也就慢慢的失去了市场。”

记者很叹息,但是也明白这是市场的淘汰规则,不适应或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只能被淘汰掉。

“没错,所以我才想要尽我所能找到这些快要失传的手艺,不说继承并发扬光大,至少让大家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道美食。”

“英雄所见略同。这样,咱们留个联系方式,以后我要是遇到这样的美食就跟你说,能不能学到手就得你自己想办法了。”

开业第一天最大的收获不是营业收入,而是遇到了知音同好,陈馨觉得就已经十分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