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3/4页)

如今孤身力微,正要图谋发展,暴露身份乃大忌,若有隐患在,他必须提高警惕。

好在符石道:“你和你娘的来处,只有我知,除此,就连你舅母也不知情。”

符石寻妹多年,认识他的基本都知道,许多人也知他两年前终于把人找着了,并请了一次长假,去认亲探妹。

但却并没人知晓他妹子在哪处,只知已成家生子,不好接回来了。

卫氏乃颉侯妾室,又生了公子,地位远高于符石,符石并不愿借此谋求什么,所以并不往外说。

这包括杨氏,只含糊提一句是冀州商贾。

“寻你娘的事,我是托旧年军中几个兄弟去办的。”

这几个人负伤退下后,无甚好生计,也不想讨家累,符石便托他们寻人。寻寻觅觅终所得,符石也升上来攒了家底,便给一大笔谢银子,让他们回乡娶妻过活。

有并州的有凉州的,距离非常之远,行路难,所以这二年也无甚联系了。

卫桓又问了问,这几人退伍早,基本不认识符石现在的同僚。

如果这样的话,那这方面的隐患倒基本就没了。

“阿桓放心,除了我,无人知晓的。”

“嗯。”

卫桓点了点头。

其实他一直都在仔细观察着,据他判断,符石说的应是真的。

卫桓本来就是个防备心非常重的人,即使这位亲舅舅真情流露,一直未见差错,他的防备最多也就放下一半,不能更多了。

也不怪他,他的成长环境不允许轻易信人,多年深防早已成了本能。

也就一个姜萱机缘巧合下打破鸿沟,旁人再难复制。

眼前虽是血缘亲舅,但还陌生着,再说他从小到大,受血亲伤害还少吗?

这些都不提,卫桓接着又问了问那几人的家乡,符石便说了。

他暗暗记下。

这个话题暂告一段落,符石拧了帕子,给外甥擦了擦脸,而后自己抹干净泪痕。

情绪已平静了些,符石心里也明白,现在这情形,要复仇不亚于以卵击石,千般怨愤也不得不先按捺起。

当务之急,是先把他唯一的外甥给安置好。

“听你娘说,你身手极佳。”

符石打起精神:“阿桓,三月上旬,军中有一场校场选拔,舅舅欲荐你去,你可愿?”

卫桓一抬眼睑,立即道:“我愿。”

……

所谓校场选拔,选的自然是人才,然后按照其表现和上官的赏识度,给予不同军职。

规模大的,负责选拔者身份足够高的,而受选者又本领过硬的,甚至当场选出军侯司马甚至校尉,也不是没有过的事。

至于下场参与选拔的,都是军中各级推荐上来的新晋英才。绝大部分都是低阶士官。也算两厢得宜,上面需要人才,下面想少走弯路少耗光阴。

普通士兵很少,除非有人重荐。

另外再有一个,就是有一定品级的武将,能自荐家里适龄子弟。一算肥水不流外人田,二也算恰当安排。这些武官子弟素质高,归属感忠诚度也高,从普通兵卒熬起浪费了。

这也是当初卫桓姜萱决定千里投奔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朝中有人,能少走很多很多的弯路。

符石提议,卫桓自然当即应下的。

姜萱知道这个消息时,她还在后院正房坐着,和杨氏说着话。

符石一离去,杨氏唇畔的笑的淡了些。

当然这并不明显,只是姜萱曾经在那个说一句话都能拐三个弯的圈子待了十几年,一眼就看出来。

只是她也没说什么,微微含笑只当不知,和姜钰两个客气有礼答着话。

正说着,符亮兄弟三个前后脚进门。符非符白请安后就离开了,连坐都没坐,倒是那个符亮,在姜萱对面坐下,十分感兴趣和她谈话。

“二娘,你们也是冀州人?”

姜萱淡淡一笑,有礼却简短:“是。”